【前言】華為車多少錢一輛?華為車價錢?攻略問題解答,快速解疑答惑“華為車多少錢一輛”的正文如下:

添加微信:四川跟團/定制/租車
復制微信號
全文目錄一覽:
賣一輛車比車企賺得還多,華為可能真沒必要親自造車
2020 年 10 月 26 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簽發了編號為【2020】007號的華為 EMT 決議。
那份決議里明確寫道:以后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這份文件的末尾有這樣一行標注:
本文從發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 3 年。
也就是說,如今距離聲明失效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到2023年10月,小米的新車都還未實現量產。即使華為到那時宣布造車,也算不上太晚。
雖然時至今日我們仍無法確定華為是否會親自下場,不過在與賽力斯合作之后,華為在有沒有必要造車這件事上,確實沒那么迫切了。
不久前,華為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
1-6月,華為累計營收3016億元,雖然和去年同期相比依舊下滑了5.8%。不過從第二季度的數據來看,不管是營收還是利潤率,都實現了環比向上。
有分析認為,華為的業績得以回升,問界的暢銷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如果說,華為靠著與車企合作就能賺錢,那么可能真沒必要蹚造車這趟“渾水”。
NO.1
[“做得好能把手機損失的利潤補回來”]
在華為發布的經營業績里,關于賣車部分的收入華為并沒有明確介紹。不過,按照此前華為內部人士透露的信息來看,在智選模式下華為與廠家的分成大概是1:9。
以一輛售價25.98萬元的問界M5車型為例,每賣出一輛車,華為能拿到約2.6萬元。
而在這10%中,據說有2%是華為的技術授權費用,8%是渠道的經銷費用。也就是說,最終華為每輛車拿到的收益大約有5000元左右。
乘聯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問界M5的累計銷量為20220輛。若按這一數據計算,賣車一項華為獲得的收益約為1億元,華為渠道的收益約為4億元。
對于華為這一規模的科技公司來說,這一利潤可能算不了什么。不過對于數量龐大的華為經銷商渠道而言,卻意義非凡。
關于為何要賣車,華為曾多次提及原因——賣車就是為了讓門店在手機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生存下去。
據華為經銷商透露,過去華為手機的整體利潤在14%左右,賣車則約為5%-6%。不過,由于汽車的售價遠比手機更高,賣車成了不少經銷商熬過寒冬的救命稻草。
而且由于近幾個月來問界車型的熱銷,“做得好有可能把手機損失的利潤補回來”。
即使不少經銷商賣車還在虧錢,但是出于戰略考量選擇轉型的依然很多,用一些經銷商的話來說,他們更看好 “新能源賽道后期的紅利”。
當然,對于這些嘗試轉型的經銷商來說,他們也需要增加很多新的投入:
比如,在一些城市,一個三百平以上可以滿足賣車要求的店面,需要投入的成本在五六百萬元以上。此外,每個店鋪還要配備8名員工(2名主管+6名銷售)、2輛樣車和2輛試駕車,還有線上推廣成本。
NO.2
[ 5000元比很多車企的單車利潤要高? ]
對于這些此前的手機經銷商而言,拓展汽車銷售,需要付出的成本確實不小
不過盡管如此,華為和旗下經銷商的收益依然要好于很多傳統車企和傳統4S店。
單從華為從智選模式每輛車獲得的5000多元分成來看,這一收入水平,就已經遠高于吉利、奇瑞、比亞迪等不少自主品牌的單車利潤。
不久前吉利汽車發布的業績數據顯示,上半年凈利潤15.5億元。按照乘聯會公布的1-6月52.6萬輛的銷量數據來計算,吉利的單車利潤不足3000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發布財報之后,華西證券曾估算,其單車凈利潤只有2400元;中信證券給出的數據更低,只有1356元。
不久前,賽力斯曾發布了一份半年業績預虧公告。公告顯示,其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6億-17.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幅度擴大232.64%-265.9%。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建工廠、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
制造業原本就被認為是高投入低回報的行業,再加上今年從電池到橡膠、鋼鐵等大宗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主機廠也越來越成了“為供應商打工“的角色。
反觀華為智選渠道,隨著未來合作車型增加、銷量規模上漲,這一板塊的收入勢必也要繼續向上。
至于經銷商層面,賣車的利潤比例雖然不如手機高,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5%也是代理制傭金的普遍水平。
而且,從2021年8家上市經銷商集團的銷售毛利率來看,傳統經銷商能達到這一水平的不足一半。
NO.3
[“這一模式不一定能復制”??]
在7月份問界M7上市時,華為官方曾宣布,上市4小時其訂單量就突破了2萬。從這一數據來看,問界M7似乎要比M5更為成功。
從最早的賽力斯SF5,到現在的問界M5、M7,華為在賣車這條路上,正走得越來越順。
按照此前發布的規劃,9月7日,問界M5純電版將在華為新品發布會上上市。“華為一般是三代出精品”,如今這已成了很多華為粉絲和經銷商的共識。在他們看來,M7之后就算是問界的第三代產品。“如果是純電,可能會一下子起來”,有人對此充滿期待。
不過,對于華為智選這種合作模式能否一直延續下去,不少旁觀者也給出了他們的擔憂。
首先便是最直接的渠道空間問題。6月份,華為被曝出已經與奇瑞、江淮簽訂了合作協議,未來也將采用類似賽力斯的合作模式。再加上極狐、阿維塔等品牌的華為HI車型,等待進入華為智選渠道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
“現在有些門店擺一臺M5、一臺M7已經顯得有點擠了,以后店里擺誰不擺誰也是個問題”,有業內人士說道。
更為復雜的是,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模式本身,也面臨一些質疑。
有接近雙方的知情人士表示,如今雙方的合作雖然看起來互利共贏,但背后的博弈、爭論甚至內耗從未停止。
“未來會不會面臨利益分配不均,很難說。”
以渠道選址為例,據說在經銷商提交申請之后,首先華為會先去審核,隨后賽力斯也要再去評估。用戶中心成立之后,需要華為驗收銷售,賽力斯驗收交付和服務。以至于有人感嘆,“這樣的博弈,到底有何意義?”
“華為是一個很強勢的合作伙伴,其他車企在合作中不一定能接受,這一模式不一定能復制。”有人指出。
NO.4
[?寫在最后?]
眾所周知,目前華為與汽車廠商的合作模式分為三種:普通零部件供應商、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華為智選。
雖然華為智選模式之下,華為有著不錯的收入和話語權,但到了汽車零部件領域,華為卻依然虧損。
“(汽車)這個業務是華為現在唯一虧損的業務”,余承東曾在7月份的一次行業論壇上直言。
按照他的說法,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每年的投入都達到十幾億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間接投入超過1萬人,“絕對是燒錢的生意,絕對是很難干的生意”。
據說,在零部件方面,華為大多數訂單的利潤點在2025年之后,這也意味著到2025年之后華為汽車才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
而在這之前,不知道華為不造車的承諾能不能堅持到那時。畢竟,當初“不造手機”“不造電視”的反轉也還沒過去多久。
華為吹上天的第一輛“靈魂”車,賣了多少?誰買了?
華為第一輛“靈魂”車
“華為不造車”,官宣了八次;可中國 汽車 銷量第一的上汽集團老大第一個不信,并且當媒體面說不能把 汽車 的“靈魂”交給華為;
而華為就在上汽的推出自己靈魂的智能 汽車 “智己”品牌的現場,也推出了自己第一輛“靈魂”車,是和重慶小康合作的“塞力斯”SF5,
相比于上汽集團的財雄勢大,重慶小康股份則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一個持續虧損、負債累累的地方性車企 ),2020年塞力斯全年才銷售732臺,而自從有華為合作的加持后,最高時候股價同比去年11月,漲了6倍多,就是同比年初也漲了3倍還多,更不用說塞力斯自從由華為包裝發布后,媒體報道一周訂單超6000,一個月超1萬輛......
所以在小康股份與華為合作的過程中,從產品定義、到質量標準、用戶體驗,特別是質量方面,都是以華為供應鏈管理、華為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來要求,所以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華為反而成為了主導方,而塞力斯則成了配合方,如果以上汽集團董事長的話來形容,這款塞力斯SF5的“靈魂”完全是華為的,
實際上在客戶的印象中,人們還是只認華為,也即這輛車的名字成為了“華為智選SF5”,在和華為合作的深度、開放程度上,估計以后也很難找到第二家想重慶小康這么配合的公司了。所以,我們余承東為何連發九條微博,把這輛車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吹了一番,那華為這第一輛“靈魂”車,賣了多少呢?
賣了多少?
因為華為的品牌光環,加上余承東的“大嘴”威力,媒體報道一周銷量6000輛,一個月銷量超1萬輛......這些數據的來源是否真實,或者提供數據的人是否靠譜,我們無法也沒必要去深究,但根據 近3個月保監會交強險數據顯示, 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在5-7月的上險量分別為100輛、414輛和303輛。三個月合計約817輛,還不及發布會后官宣一周訂單量的15%,
就以數據終端公布的《2021年7月新勢力品牌銷量》排行榜名單顯示,塞力斯以507輛排名第七,如果以這個最高銷量為每月平均銷量來算,塞力斯SF5華為智選上半年的銷量也即3000輛左右,而在七月,新勢力中排名塞力斯前面的威馬銷量數都是4141輛,也即威馬一個月的銷量都比塞力斯半年的銷量還高。當然華為吃上天的塞力斯SF5,雖然銷量不及預期,
但是對合作方小康股份的股價提升,確是實打實的,不僅僅是在中國車企中,就是在全球車企中, 小康股份的股價暴漲幅度都是第一的,那華為賣力吆喝的第一輛“靈魂”車,都是誰買的呢?
誰買了?
華為粉絲肯定是首選,熱愛華為支持華為的花粉,華為智能 汽車 掌門人余承東的九連推,都是在不斷越捧越高,其次還有能等待的耐心,從最開始預約試駕需交1000元意向金,到如今的0元預約試駕,
從開始等車時間預計為45-60天,到訂單超過60天未交付,可領取200元/天的補貼的措施,可見這輛車的產能可能不如預期,當然媒體描述為華為的質量標準要求高,是可能可以得到一部分花粉的理解,不過也不是所以等車用的人都可以等待,所以因交付緩慢而造成退單的情況也不少,那目前這華為吹上天的第一輛車主要是哪些人買了呢?
根據保監會交強險上險數據顯示,塞力斯華為智選SF5車。約三分之一被小康股份所在地的重慶用戶買了,其次就是華為智能車研發中心所在地上海,華為總部所在地深圳用戶購買,因為目前這是華為發力賣車業務的第一輛車,在這輛車發布之后,華為還先后與北汽、長安、廣汽合作了新的量產車型,
相比于塞力斯合作的小康股份業小勢微,華為后面合作的廠家都是一線的實力廠商。而對于喜愛華為品牌的粉絲來說,也就有了更多選擇?
當然,對于華為第一輛“靈魂”車來說,后期銷量就不很理想了,而華為計劃年底開出1000家的 汽車 零售店,明年完成銷售30萬輛車的目標。
不知塞力斯SF5,還是否能占據華為“靈魂”車的C位。還能賣多少?
不好說。
兩款“華為汽車”,一款30多萬元,一款20多萬元,如何選擇?
雖然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之前多次強調華為不造 汽車 ,但實際上華為已經在布局 汽車 行業;除了沒有直接制造 汽車 之外,華為通過各種方式和測試進行合作,截止到目前,市面上有兩款 汽車 與華為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兩款 汽車 分別是塞力斯SF5和北汽極狐阿爾法S Hi版本,二者都是國產 汽車 品牌。
首先說說塞力斯SF5吧,這款 汽車 是小康旗下公司推出的一款中端轎車,在之前名氣并不是很大,而華為宣布在自家店鋪銷售這款 汽車 之后,塞力斯SF5才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比較有趣的是,塞力斯SF5進入華為店鋪之后,半個月的訂單數量達到了近萬單,這在 汽車 行業是非常少見的。
塞力斯SF5目前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兩驅版,一個是四驅版,前者售價21.68萬元,后者售價24.68萬元,價格相差了三萬元;這款 汽車 的百公里加速(四驅版)只有4.68秒,在同價位是比較少見的;那么,這款 汽車 和華為有哪些聯系呢?塞力斯SF5采用了三個華為的技術。
第一個就是華為的Drive ONE電驅動系統,這個驅動系統采用的是三合一設計,集成了電機控制器、電機和減速器,在滿電情況下,塞力斯SF5的NEDC綜合工況純電續航可以達到180公里,而在滿電滿油的情況下,NED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
第二個就是華為HiCar系統,這個系統之前也被華為用在其他的 汽車 上面,通過華為HiCar系統,智能手機可以無感秒連車機系統,導航、音樂等軟件直接轉移到車內的大屏上面,另外通過這個HiCar系統還可以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在車上控制家里的空調、電視等設備。
第三個就是華為上的音頻技術,這款 汽車 采用了11個音響單元,通過技術優化構建了整車立體環繞系統。
第二款就是北汽極狐阿爾法S Hi版本,這款 汽車 的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5秒,官方稱之為“進階瞬時彈射模式”,另外該 汽車 還支持自動駕駛系統,智能互聯座艙系統以及800V疾速閃充系統;這款 汽車 的配置更高一些,價格也上升到了三十多萬元;有趣的是,北汽極狐阿爾法S Hi版本也將華為的鴻蒙OS當成一個賣點來宣傳。
這兩款新能源 汽車 的價格都不算很低,之前的銷量也不是很好,但在華為品牌的加持下,知名度大幅度提升,關注這兩款 汽車 的用戶也越來越多;但二者不同的是,北汽極狐阿爾法S Hi版本僅僅是使用了華為HiCar系統(鴻蒙智能座艙),但塞力斯SF5采用了華為研發的驅動系統,后者與華為的合作明顯更深一些。
那么,這兩款與華為密切相關的 汽車 ,你喜歡哪一輛呢?
【概括】華為車多少錢一輛?華為車價錢?如果有幫到你,記得關注我們:https://cdbbt.com 了解更多“華為車價錢”的內容。
標簽: 華為車多少錢一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