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北京天氣預報云圖?北京天氣衛星云圖實時預報?攻略全面整理,獲取旅游攻略“北京天氣預報云圖”的內容如下:

添加微信:四川跟團/定制/租車
復制微信號
中央電視臺衛星云圖的預報是什么?
氣象觀測預報與國民經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氣象衛星的出現為氣象觀測提供了革命性的技術手段。氣象衛星上裝有各種氣象遙感器,能夠遙感地球及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能夠探測溫度、濕度、氣壓和風速等信息,并將其轉換成電信號傳遞到地面。地面臺站將衛星送來的電信號復原,繪制成各種云層、地表和洋面圖片,再經進一步處理和計算,即可得出各種氣象資料。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的氣象云圖就是根據氣象衛星發回的氣象探測資料繪制的。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衛星云圖有兩種,一種是同步軌道氣象衛星云圖,圖像上有各種不同的云系和經緯網絡;一種是極軌氣象衛星云圖,圖像上有海洋、云層、高原、沙漠、冰雪、植被和河流。衛星云圖還分可見光云圖、紅外云圖、全景云圖和區域云圖。直接從衛星上接收的云圖只是黑白圖像。為研究的方便和使觀眾易于看明白,氣象工作者為云圖畫上國境線、城市標記,并根據光譜原理對云圖進行了色彩加工,使之接近人的視覺習慣:綠色表示植被;赭黃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等等。由于大片云系會反射太陽光,氣象衛星接收到的各種云系的信號是灰白顏色,因此我們從衛星云圖看到的大片降雨云系的色彩是灰白的,而不是濃黑色。
制作衛星云圖的工作相當復雜。每天早上值班天氣預報員要確定天氣預報使用的云圖種類。氣象中心的人員按需要將接收到的圖像進行處理,包括云圖定位、拼接處理、投影變換、幾何畸變校正、輻射畸變校正、繪制等壓線和等溫線等。通常每天接收兩次極軌氣象衛星的圖像資料,每次接收到的是相鄰三個軌道(每個軌道約橫向3000千米寬)氣象資料,這些資料經過投影拼接才能得到一張可完全覆蓋中國的氣象云圖。接著還要進行彩色合成及局部放大。另外,每隔半小時還要接收一次同步軌道氣象衛星云圖,它覆蓋約四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將這些云圖做成動畫片形式可生動顯示各個云系的變化,據此可對天氣系統的趨勢作出預測。
1960年4月,美國發射成功第一顆氣象衛星“泰羅斯”1號,證明了使用衛星進行氣象觀測的巨大價值和優越性。氣象衛星觀測的地域廣闊、觀測時間長、觀測數據匯集迅速,因而能提高氣象預報的質量,對長期天氣預報更有重要意義。氣象衛星所提供的氣象資料已被廣泛用于日常氣象業務、氣象科學、大氣物理、海洋學和水產學的研究。氣象衛星的發展和應用異常迅速。氣象衛星逐步由低地球軌道擴展到太陽同步軌道,再進一步發展到同步軌道。極地軌道和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相互補充就可以實現對全球的氣象觀測。目前全球性的氣象衛星觀測網大大提高了氣象預報的精度和及時性,并能預先預報災害性天氣,為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60年代初,中國已對氣象衛星技術和大氣遙感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從70年代起,中國開始接收國外氣象衛星發出的資料,對云圖分析、紅外和微波遙感以及天氣預報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80年代,引進了美國“泰羅斯-N”系列氣象衛星單站接收處理系統,1986年10月1日,中國首次在電視中播發了衛星氣象云圖和氣象預報。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中國先后發射成功兩顆“風云一號”極軌氣象衛星,標志著中國衛星氣象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風云一號”的主要遙感設備是兩臺五通道可見光和紅外掃描輻射儀,掃描寬度3000千米,星下點分辨率1.1千米。各通道分別用于拍攝白天云圖,晝夜云圖,水、冰、雪和植被圖像,海洋水色圖像,地表、海面溫度及圖像。星上其他重要設備還有三種圖像傳輸系統和計算機。衛星為1.4×1.4×1.2米的六面體,重900千克,運行軌道高度為901千米,每天繞地球運行14圈。地面系統由北京、廣州、烏魯木齊三個地面資料接收站和設于北京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資料處理中心構成。廣州和烏魯木齊接收的資料通過通信衛星實時傳送到中心,北京的資料通過微波傳至中心。中心對氣象衛星資料進行處理,制成衛星云圖,供氣象研究和預報使用。在這兩顆衛星正常工作期間,中國氣象預報工作采用了自己的高質量衛星云圖。除使用“風云一號”衛星的云圖外,中國通常都是接收和使用美國的“諾阿”極軌氣象衛星和日本的“葵花”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資料。
中央氣象臺衛星云圖 氣象衛星云圖怎么看
衛星云圖上表現為綠色。綠色越深北京天氣預報云圖,表示地面輻射越強北京天氣預報云圖,天氣越晴好。當某地上空為云、雨覆蓋,衛星觀測到的則是從云頂發向太空的紅外輻射,表現為白色或灰白色。
白色表示地面輻射很弱,氣溫很低,云系很厚密,降雨強度也就很大。晴空區與云雨區之間的過渡帶通常為深灰、灰、淺灰色云系覆蓋,表示有不同厚度的云而無明顯降水。在電視顯示的衛星云圖上,地表和海洋常用綠色和藍色表示。
由氣象衛星從太空攝得的可見光云圖是利用云滴和冰晶等對陽光的粗粒散射而產生的散射光拍攝而成。云圖上白色表示太陽光反射強,灰黑的地方表示反射較弱。
由于陸地的反射能力比海洋高,所以可見光云圖上的陸地表現為灰色,海洋表現為黑色,而冰雪和深厚云系覆蓋的地區一般呈白色。
擴展資料
根據衛星上儀器裝置的不同,衛星云圖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由衛星上電視照相機所拍攝的云圖,即電視云圖;另一類是由輻射儀對地球大氣進行掃描探測得到的云圖。在電視云圖上,圖像的黑白程度表示地表面和各類云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強弱,白色表示反射率最強,黑色表示反射率最弱。
掃描輻射儀探測到的衛星云圖又分兩種:
①用輻射儀測量云和不同性質地表面對太陽輻射可見光的某一波段(如0.52~0.73微米)的反射輻射強度時,由于不同種類的云和不同的地表的反射能力不同,可以得到一張與電視云圖相似的云圖。這種云圖和電視云圖一起,統稱作可見光云圖。
②用輻射儀測量在大氣窗區波段(8.5 ~11微米)來自云頂或地表面放射的紅外輻射。這種觀測值可以轉換成云頂或地表面的輻射溫度,用黑白層次表示溫度的高低,由此得到一張由云和不同性質地表面的分布圖像。這種圖像稱作紅外云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衛星云圖
天氣預報15天查詢
天氣預報未來15天的查詢不是很準確。
天氣的變化是地球周圍大氣運動變化的結果。物理學中的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基本定律可用于分析大氣的運動變化,而這些定律可以用數學語言寫成數學方程。人們利用大型計算機對這些數學方程求解,就預報出某一地區未來的氣壓、溫度、風向、風速以及降水量等……
任何一種預測模式都不能完全真實地模擬大氣演變,只能是近似,因此必然存在誤差。而且誤差會產生累加,預報時間越長,誤差就會越大。
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
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著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
天氣預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某一地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云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后作出的。
【概括】北京天氣預報云圖?北京天氣衛星云圖實時預報?如果有幫到你,記得關注我們:https://cdbbt.com 了解更多“北京天氣衛星云圖實時預報”的內容。
標簽: 北京天氣預報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