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成都的歷史景點?成都歷史景點和與之相關的歷史名人?攻略全面整理,獲取旅游攻略“成都的歷史景點”的內容如下:

添加微信:四川跟團/定制/租車
復制微信號
全文目錄一覽:
成都都有哪些名勝古跡?
1、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劉備惠陵時,它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評選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現占地15萬平方米,由三國歷史遺跡區(文物區)、西區(三國文化體驗區)以及錦里民俗區(錦里)三部分組成,享有“三國圣地”的美譽。
2、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余首。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草堂占地面積近300畝,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博物館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跡地,年游客量達百萬余人次。
3、永陵:
永陵博物館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907─967年)前蜀國開國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墓(2006年前叫做王建墓,后期改名永陵博物館),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區的金牛區主干道永陵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國務院公布)。
成都永陵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稱“永陵”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發現于1940年,發掘于1942年,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正式對外開放,1990年成立博物館。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墓內石刻精美絕倫,出土玉器、銀器巧奪天工、堪稱文物精品。前后蜀燦爛歷史文化在承唐啟宋進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成都永陵也成為反映中華文明盛世輝煌的重要代表遺存之一。
4、望江樓:
望江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望江樓公園內,望江樓公園位于成都市東門外九眼橋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76.5畝,主要建筑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云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起來的。
2006年05月25日,望江樓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5、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始建于隋大業年間(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禪林圣跡、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于一體的佛教圣地。
文殊院占地20余萬余平方米,現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全木質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對山門的中軸線上,氣勢恢宏、巍峨壯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武侯祠
百度百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百度百科-永陵
百度百科-望江樓
百度百科-文殊院
成都有什么歷史?有那些著名的景點?
成都著名旅游景點(市區內的)
武侯祠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圣地。它位于成都市區,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
杜甫草堂
為唐代詩人杜甫成都故宅舊址,位于成都市區,是富有詩情畫意和竹林風光的名園。其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主要建筑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等。
文殊院
位于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
青羊宮
全國著名道教宮觀之一。位于成都市區,始建于唐,現存殿宇建于清代。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場所。
望江公園
位于成都市區,園內的主要建筑,是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其紀念性建筑有:薛濤井、濯錦樓、吟詩樓、浣箋亭、五云仙館等。園內崇麗閣系晚清重建,極為壯觀,是成都一大標志性建筑
成都有什么歷史名勝古跡
【十二橋商代建筑遺址】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城西十二橋側。1985年發掘,發掘面積近2000平方米,發現有大片成都的歷史景點的商代早期建筑遺址,并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銅器、骨器、卜骨等。遺址中商代木結構建筑的發現,在全國尚屬首次,是成都的歷史景點我國發現的柱礎以上結構最完整、構件最齊全、年代最久遠的古建筑遺址。該建筑采用打樁基、竹篾綁扎、榫卯相接的技術,建筑形式屬于"干欄式"。?
文君井
【文君井】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城西南邛崍縣臨邛鎮里仁街中段南側。相傳為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與才女卓文君開設酒肆的遺址。是一處占地6200平方米的園林和古建筑相結合的紀念遺址,現存文君井,相傳即當年卓文君開酒店的用水井,井畔東為照壁,上刻楷書"漢卓文君井"5字。北側豎詩碑一塊,面井一面刻清代進士曾先曦楷書"文君井"成都的歷史景點;另一面刻郭沫若1957年10月1日到邛崍時手書《題文君井》詩和跋辭。該處園林始建年代待考。1949年以來,政府撥專款進行過多次維修,1959年開始對外開放。現園林布局以文君井為中心,北隔水池為琴臺,東側有當壚亭和水榭,南側有八角亭,西南有船舫式建筑漾虛樓。整個園林顯得小巧,玲瓏,秀雅。?
武侯祠
【武侯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市南門大橋西側,是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6世紀,初與漢昭烈(劉備死后謚號)廟相鄰。明初,并入昭烈廟,形成現在的君臣合廟的規模。大門額書"漢昭烈廟",人們卻總稱它為武侯祠,說明廣大群眾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原有殿宇明末毀于兵火,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主體建筑坐北向南,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殿宇高大寬敞,布局嚴整。劉備殿與東、西兩廊和二門,諸葛亮殿與兩側書房、客室及過廳,各自形成一組嚴整的四合院,中有山木花石陪襯,展示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風格。殿宇西側是劉備墓,又稱惠陵。祠內塑有蜀漢歷史人物像47尊,碑碣40余塊,其中稱為三絕碑的唐碑最為著名。還有匾額楹聯30余件,鼎、爐、鐘、鼓10余件,這些都是研究蜀漢歷史的重要資料。?
隋唐窯址
【隋唐窯址】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市區西一環路二段。是目前四川省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隋唐時期窯址。占地6783平方米。1983年發掘。其中有2座隋代短龍窯、4座唐代饅頭窯和大量陶瓷器物等。隋代短龍窯在全國屬首次發現。?
寶光寺
【寶光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城北18公里新都縣城。占地8公頃。四川省佛學院所在地。川西地區禪宗主要傳戒叢林。隋代名大石寺。唐僖宗入蜀駐寺,敕高僧知玄建磚塔13級,取名無垢舍利塔,更寺名為寶光,敕知玄為住持。歷宋、元、明累有所建,殿宇輝煌,備極宏麗。甲申歲(1644)寺毀塔存。清康熙九年(1670)重建殿宇,恢復舊觀。道光十二年(1832)妙勝采金堂巨型石柱374根固殿,始具一塔、五殿、十六院宏偉規模。中軸線上依序為山門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藏經樓,兩側為鐘鼓樓、伽藍堂、客堂、齋堂、系佛堂、極樂堂、祖堂、念佛堂、羅漢堂、禪堂、影堂、戒堂。布局嚴謹,環境清幽。羅漢堂乃寺內杰出建筑,由100根石柱支撐,結構堅實,布局奇巧,呈"田"字形。步入堂中,方向難辨。歷時9年塑成羅漢、菩薩像577尊,每尊高1.7米,或坐或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是國內外極負盛名的佛教歷史文物。舍利塔屹立在寺中的中軸線上,前后與天王殿、七佛殿呼應,左右有鐘樓、鼓樓對峙,這就是"寺塔一體、塔踞中心"的格局,為我國佛教寺院建筑的典型布局。寶塔高10米,13層,四周懸掛朱雀御鈴,玲瓏精巧,頂端是鎏金的飛鵝銅寶頂,塔基須彌座和八角形的磚石勾欄使塔身顯得格外古樸莊嚴。寺院深處是一組組幽巷小院,其中位于藏經樓東、西側盡頭的花園式四合院,小巧玲瓏,各式陳設古色古香,幽雅別致。寺藏蜀漢章武二年(222)銅鼎,梁武帝大同六年(540)佛碑,斯里蘭卡佛舍利,唐、宋、元、明各代磚、陶、瓷、銅器皿,清代臨摹明永樂《瑞應麒麟圖》,蔣南沙《雙鴨圖》,王宮舞《雙墨龍》,張大千《水月觀音》,徐悲鴻《奔馬》以及趙子昂、董其昌、唐寅、文徵明、祝枝山、破山、竹禪等名人、詩僧的珍貴墨跡1300余件。?
石筍山摩崖造像
【石筍山摩崖造像】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城西南邛崍縣大同鄉井溝村石筍山上。造像共33龕,上下兩排,分布在高40米、長120米的懸崖峭壁上。始鑿于唐代,大部分是佛教造像,有釋迦牟尼龕、西方三圣龕、維摩經變龕等,保存基本完好。其中造像最大者為釋迦牟尼坐像,高7.5米,頭部高1.8米,肩寬2.8米。?
二郎灘摩崖造像
【二郎灘摩崖造像】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在成都城西南蒲江縣霖雨鄉仙閣村二郎灘兩岸的山崖上。此處前臨通往朝陽湖風景區的公路,周圍碧峰起伏,蒲江橫貫而過。主要分布點在碧云峰山腰的飛仙洞和山腳、大佛坪和禽星巖等處,計有造像92龕,777尊。其中唐代造像64龕,491尊成都的歷史景點;五代后蜀造像17龕,256尊;清代造像11龕,30尊。造像題記19則(唐代11則,后蜀4則,清代4則)。該處造像不僅數量多,種類較全,并且造型優美,藝術價值頗高。其中尤以第九龕造像最為精美。該龕計有造像38尊,其中西方三圣為圓雕,弟子和護法天龍八部為高浮雕。平頂龕上淺浮雕枝葉茂密的菩提樹;飛天用線刻法,線條流暢,身姿婀娜,為典型的盛唐風格。佛座下淺浮雕伎樂,造型優美絕倫。?
大慈寺
【大慈寺】又名大圣慈寺。在成都市蜀都大道東風路旁。創建于唐至德年間,唐肅宗親筆題寫"大圣慈寺"匾額。唐宋時,大慈寺規模宏大,有殿宇96院,廳室8524間,每年的上元、寒食、端午、七夕、中秋、冬至等節日,地方官吏和名流學士來此宴飲游賞,詩詞唱和。寺內還以壁畫見稱,唐代吳道子、前蜀李升、后蜀黃筌等都在此作有壁畫。寺中所藏碑石書法墨跡也豐富。后多次毀于兵火,今存殿宇為清代中期重建。現為成都市博物館所在地。?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工部草堂、浣花草堂、少陵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的故居。760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幫助下,于浣花溪邊蓋起一簡陋的茅屋,這即是"萬里橋西一草堂"的成都草堂。杜甫在這里住了3年又9個月,其間詩歌創作豐富,留存下來的有247首,約占他全部詩篇的1/6。草堂舊址以后幾經變化,到宋代正式建立祠宇,歷經元、明、清各代,多次加以布置修葺,終于奠定現在的規模。1949年后,連年培修,1954年在此建立了杜甫紀念館,成為研究杜甫的資料中心。今天的草堂,古樸典雅,規模宏偉,占地20公頃,其中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幽深寧靜。廨堂之間,回廊環繞,祠前東穿花徑,西憑水檻,祠后點綴亭、臺、池、榭,別有一番風光。園內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花、清香四溢的蘭園、茂密的翠竹蒼松,既有詩情,又富畫意,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著名園林。
望叢祠
【望叢祠】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郫縣城南,占地5.4公頃。紅墻圍繞,帝陵巍然,古柏森森,氣象肅穆莊嚴。該祠歷經千年,蜀人借以感念古望帝杜宇和叢帝根除水患,使蜀中成為天府之國的偉績。1981年全面恢復和擴建,新增面積2.4公頃,東湖、西湖荷綠魚肥,舟楫往來,風光宜人。"望叢歌會"每年端午節在祠內舉行,是郫縣人民的一大盛事。?
王建墓
【王建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承陵。位于成都西郊撫琴東路,占地3.37公頃。墓主王建(847~918)是五代時期前蜀皇帝。該墓地下無洞穴,全部建筑在平地之上。封土為圓形,直徑80余米,高15米,墓室南向,無墓道,全長30.8米,以14道紅砂巖砌筑的券拱為骨架,鋪陳石板。墓分前、中、后三室。中室有須彌座式石棺床,上置棺槨。棺床兩側透雕12個力士半身石像,作扶棺狀。棺床東、南、西三面浮雕24人,各執琵琶、箏、笙、柏板、正鼓、和鼓、毛員鼓、齊鼓、答臘鼓、羯鼓、吹葉、虎、橫笛、篳篥、百肅、貝、銅龍等古代樂器,具有頗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后室石制御床上為王建全身石刻造像,身著帝王常服,像高86厘米。此墓早年被盜,出土隨葬品30余件。?
文殊院
【文殊院】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北校場東側,是川西四大佛教叢林之一。原稱信相寺,始建于南唐,明代毀于兵火,清康熙三十年(1691)重建,改名文殊院。嘉慶十九年(1814)和同治六年(1867)兩次擴建。占地5.5公頃,有殿宇五重,房舍190余間。該院五殿連屬,依次為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說法堂、宸經樓。殿宇系木石結構,采用四川峽石為柱,樸素壯觀,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難得的實物樣本。院東西兩側是鐘鼓二樓、齋堂、廊房等建筑。諸殿鏤空花窗,式樣繁多,圖案精美。寺內現存大小銅佛像100余尊,為清代名匠所鑄,工藝精湛,風格各異。其中15尊較大的銅像鑄于道光七年(1827),歷時3年才完成。說法堂有宋代鑄造護戒神鐵像10尊,風貌古特,具有北齊風格。鐘樓內供奉的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銅像和三大士殿后壁供奉的韋馱像,都是古代藝術珍品。說法堂正壁間有康熙御書《室林》、《海月詩》碑刻,院內藏有眾多的文物和佛教經著。?
石塔寺石塔
【石塔寺石塔】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邛崍縣城西北45公里高何鄉高興村鎮西山南麓的臺地上。寺前為釋迦如來真身寶塔。因塔全用紅砂石砌成,故俗稱石塔。建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為13層密檐式塔,平面呈正方形,高17米,塔基露出地面,塔頂上冠以寶珠。?
云頂山石城
【云頂山石城】位于成都城東北金堂縣云頂山上,下臨"沱江三峽"。因高峰突起,四面壁立,狀如城垣,故名石城山。傳說諸葛武侯曾在此屯兵守隘。南宋淳?三年(1243),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珍為了抵抗蒙古軍隊入侵,率領四川軍民在此修造了石城山防御體系,與合川釣魚城、南充青居城、蒼溪大獲城、萬縣天生城等被蒙古軍稱為川中"八柱"。海拔968米、相對高度513米的云頂山巔,東西橫距2.1公里,總面積為1.5平方公里,周長約7.2公里。全城因山為勢,利用天然峭壁作為城垣,中斷處則以條石扣榫,作丁字形堆砌筑墻相連,城垣處于緩坡地帶時,則加筑了"一字墻"以防敵人接近。山城周圍有8座城門,皆筑于懸巖陡坎之處,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現在,山城的北城二門、長寧門雄姿不減,后宰門、端午門、南城門、小東門遺址可尋。山上還有當時守衛軍民開鑿的水井18口,水池32個。南宋軍民在云頂山建城堅守,先后15年,曾作為成都府、潼川府、漢州治所,直到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才最后被蒙古軍攻占。此城受到民間千方百計保護,因而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是川西唯一幸存的抗元古城堡。?
崇州市文廟
【崇州市文廟】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約1.6公頃。建于明洪武初年,清康熙、乾隆、光緒年間曾修繕,是保留較完好的孔廟。建筑對稱,殿堂高筑,紅墻黃瓦,雕龍巨柱,角檐翼然高啄,寶頂直刺蒼穹。現存建筑有鼓樂亭、泮池、戟門、鐘鼓樓、大成殿、啟圣宮、尊經閣等。大成殿脊披紅瓦,飛檐凌空,巍峨壯觀,規模宏大,雄冠川西。廟內有楨楠、銀杏等珍木和丹桂、玉蘭、海棠、臘梅等名花。?
【朱悅郖墓】位于成都市北郊鳳凰山。1970年發掘,為明代蜀獻王朱椿的長子朱悅?陵墓,是四川省目前已發現的明朝墓葬中最大的一個。朱椿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封蜀獻王,洪武二十三年(1390)就藩成都。其長子朱悅?(1388~1409),生前未封王,謚號悼莊世子,明永樂八年(1410)八月葬于鳳凰山。墓室擬蜀王府建造,全用石料砌成,長34.7米,頂高2米,由大門、正門、正庭、中庭、后殿、中室組成。在仿木結構建筑上,全部琉璃瓦構件,石雕精細,涂抹刷金,墓室大門象征皇室正門,代表王府宮殿正門。二門之內正殿之前為廣闊正庭,左、右兩廂代表正殿兩庭院的左、右偏殿。正殿為重檐建筑,廡庭式,甚為華麗。正殿之后為中庭,中建圓殿,兩廡亦有左、右偏殿。后殿為寢殿,中室置棺柩,上為平閣,左、右、后三壁環砌須彌座。墓中石雕香爐,須彌座、次門和家具上的裝飾雕刻都是石雕精品。以象輅為中心的500多個釉陶武俑、樂俑、侍俑編成儀仗俑群,形制、服色以及所執的儀仗都與明朝親王儀仗制度及衣冠制度相符合,造型奇異,形象逼真,編成隊列,似欲耀武于地下。出土文物還有玉、鐵制品等殉葬物和木質謚冊、謚寶等。?
成都明蜀王陵
【成都明蜀王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龍泉驛區石靈鄉大梁村境內,距成都市區7公里。為明朝第三代蜀王朱友??陵墓。陵墓長28米,寬9米,高6.95米。墓廊由兩券磚砌縱列式簡券拱組成,廊下為石仿木宮殿式建筑。前室地面排列彩釉陶儀仗隊,中室設祭壇,后室置須彌棺臺。大門、二門及前室、中室廂房的屋面鋪琉璃瓦,綠色彩釉斗拱。檐前的勾頭和滴水飾龍紋圖案或麒麟怪獸圖形。門額繪有蓮荷、牡丹、菱、菊、海螺、火輪等各種精美圖案,下為須彌臺座。鑲嵌在后殿琉璃瓦壁正中的圓形鏤空描金釉陶龍尤為生動,具有極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所用仿木石料全為青石,每塊重2噸以上,建筑結構合縫緊密,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藝。墓內壙志、儀仗等物,是研究明代歷史的難得資料。?
回瀾塔
【回瀾塔】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邛崍縣東南3公里南河中沙磧上。初名鎮江塔。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邛州知府袁昭文始建,毀于明末。后經清代乾隆、同治、光緒數代陸續建成,改名為回瀾文風塔,簡稱回瀾塔。塔共13層,高75.48米,平面呈六邊形,全用青磚砌身,塔內有梯可至頂層,其高度在四川省內列為第一。雖經百年水浸、風蝕、地震,而今仍然巍然如故,是研究我國古代高層建筑的珍貴實物。?
三義廟
【三義廟】成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城區提督街97號。是祭祀三國蜀漢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廟宇。初名三義祠,始建時間待考。乾隆四十九年(1784)曾毀于火,乾隆五十二年重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再建。今僅存大殿、拜殿,保存較為完好。廟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509平方米。現存兩殿皆為單檐硬山式屋頂,綠色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梁架。大殿面闊5間23.1米,進深4間15.2米,有石柱24根,上接梁架,殿內存有楹聯12副。拜殿面闊5間23.7米,進深1間7.8米。殿內塑像均已無存。?
純陽觀
【純陽觀】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津縣城西北1.5公里太平鄉。占地面積近2.6公頃。有殿宇亭閣10余重,以其建筑規模宏大、園林布局別致而馳名川西,是一所供奉以呂洞賓為首的歷代忠孝儒道的世俗善堂。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至1935年修建,陸續建成呂祖殿、三豐殿、武圣殿、文昌殿、五圣殿、關岳殿、大忠亭、至孝亭、黃鶴樓等。其中呂祖殿、三豐殿為主體建筑,殿前有閱臺,檐柱外設雕石欄桿,其望柱頭上圓雕十二生肖像。忠孝堂包括大忠亭、至孝亭,均為三重檐八角攢尖亭閣式建筑,各占地810平方米。大忠亭原供奉自商周比干、伯夷、叔齊至明清的方孝孺、于謙、王船山、曾國藩、左宗棠等202人塑像,至孝亭內原供奉民間傳說的"二十四孝"塑像和其他歷代知名孝子塑像和牌位,其數亦以百計。?
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位于成都市東城根街與蜀都大道西段交叉處。始建于1911年,舊稱少城公園,是成都市興建較早的一個公園。抗日戰爭時期遭日機轟炸,損壞極為嚴重。1949年后經大力整修,更名人民公園。現公園占地10公頃,其間有秀美的小丘,寬闊的湖水,成片的花林,綠樹濃蔭中建有兒童樂園、露天劇場、盆景園、游泳池等娛樂設施。成都菊花早已知名,而園中菊花更是精美薈萃,爭奇斗艷,品種多達500余個,每年菊花盛開,市民紛紛前往觀賞。公園中還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巍然屹立,引人佇立瞻仰,是成都市中心區最有歷史價值的景觀之一。?
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
【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園內。建于1913年。是川路總公司為紀念四川保路運動中獻身的死難烈士所修建的紀念碑。高31.86米,呈方錐體。全碑由碑座、碑身和碑頂組成。其臺基為月臺式;碑座四面分別飾以鐵軌、火車頭、信號燈、轉轍器和自動聯接器等灰、沙浮雕圖案;碑身高約15米,各面陰刻"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10字,字徑1米見方。碑頂高約6米,上有瓦作二龍戲珠圖案及云龍、蝙蝠等裝飾。外觀巍峨宏偉,肅穆莊重。?
大邑劉氏莊園
【大邑劉氏莊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城西南大邑縣安仁鎮。是一所地主莊園。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積6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莊園由劉文淵、劉文昭、劉文成、劉文彩、劉文輝五弟兄的公館和劉氏老宅組成。公館分老公館與新公館兩部分,老公館始建于1932年,新公館建于1942年,是劉文彩先后兼并32戶農民的田地和住宅后陸續建成的。1958年,劉氏莊園被辟為"教育館",作為實物史料,它展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中國農村的階級狀況。60年代末在此處展出了大型泥塑群收租院。?
【李人故居】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成都外東上沙河堡花果村,為著名作家李郔人故居,又名"菱郔窠"。始建于1939年,1959年重新修葺。1982年政府撥專款整治維修,作為名人故居加以保護。占地1196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為406平方米。正房一樓一底,木構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底層4間,分別為客廳、寫作間、臥室和家屬住房,恢復了作家生前原狀。樓上原為書房,現已辟為陳列室,展出其代表作《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等。?
【彭大將軍紀念碑】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青白江區城廂鎮彭大將軍專祠內。建于1938年。碑為四方體,連碑基及碑頂在內計五層。基部有石雕蟾蜍花草,前人題詠和汪兆銘撰《先烈彭大將軍傳》石刻小字。碑身四面分別刻有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考試院長戴傳賢題寫的"先烈彭大將軍殉國紀念碑"大字。大將軍彭家珍,成都金堂縣人,1912年1月27日在北京炸死清宗室頑固派宗社黨首領良弼,自己亦當場壯烈犧牲。此舉對清帝退位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年3月29日,孫中山大總統批準追贈彭家珍為陸軍大將軍,崇祀忠烈祠。1953年,毛澤東簽發彭家珍烈士家屬光榮證書。
成都著名的旅游景點
個人曾經跟夏令營去過成都的歷史景點,
1寬窄巷子,建筑保留成都的歷史景點了清朝時期鬧市成都的歷史景點的樣子,店鋪也很有古風氣息,不用買票算是商業街。缺點:節假日人特別多,性價比不高
2武侯祠 是三國時期民眾為了紀念諸葛亮而建立的,景區也包括漢昭烈廟,惠陵,三義廟三個部分。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體不多說了,喜歡歷史的小伙伴值得一去
3杜甫草堂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故居,國家重點保護單位,環境優美,詩詞知識豐富,喜歡中國文化的小伙伴值得一去。
4成都大熊貓研究基地 最重要的放在最后,是世界聞名的大熊貓全方面研究機構。一定要去。去了你會很驚喜的,熊貓住在類似竹林的地方,還有不同階段的熊貓寶寶,比你去任何動物園看到的熊貓都更有趣。PS:不要雨天去,不然你會看不到熊貓。缺點:人特別多,如果你要看熊貓寶寶館你要排隊很久(記得買紀念品,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熊貓茶。。。有點像貓屎咖啡你懂的)
5都江堰 雖然并不在成都而是在都江堰市但你去了成都你不順路去太虧了。都江堰市離成都市很近,人們會誤認為都江堰在成都,其實并不是。都江堰使成都成為了“天府之國”,是秦朝時期的偉大工程,在這不多說了PS:如果有人給你講解體驗會更佳。
6 郫縣豆瓣紀念館 成都的一個小縣因為豆瓣聞名,它就是郫縣,在那里你可以體驗到郫縣豆瓣的制作過程,還有很多成都當地的美食哦(買票進去可以免費隨便吃)(記得買紀念品)
(一個一個打字的望采納)
未經允許請勿傳載
成都十大名勝古跡
成都十大名勝古跡分別是:青城山-都江堰、青羊宮、望江樓、杜甫草堂、武侯祠、錦里、劉氏莊園、金沙遺址、文殊院、王建墓等等。
1、青城山-都江堰
這個風景名勝區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青城山以四季常綠的密林和曲徑通幽、群峰環繞的美景而吸引著重任,而這個世界建造歷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也是配臺著遠處秀美的風景,形成了風光綺麗的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館。
2、青羊宮
青羊宮主要由中軸線上的八卦亭、三清殿和玉皇殿等主要建筑共同組成的全國最著名的道館之一,并且因其中被大面積的植被所覆蓋,高大雄偉的建筑掩映在林海中,因此又被營為西南第一叢林,觀內保存的的《道藏輯要》更是對研究道教有著重要影響。
3、望江樓
望江樓是總占地面積約176.5畝,位于成都武侯區境內,主要由崇麗閣、薛濤墓和濯錦樓等古建筑組合而成的十大成都名勝古跡景點之一,而其中主要以薛濤墓為主點興建,并且其中栽種的大面積名竹,共計有超過150個品種,并且這里也擁有了錦城竹園的美稱。
4、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總占地面積約300畝,曾是杜甫在成都的一處落腳點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景區是在清朝時期修建,并且整個景區是由正門、詩史堂、柴門工部祠等部分共同組成的,在這其中保留有關于杜甫的眾多歷史遺跡,因此成為全國保留杜甫作品最多且最完好的地方。
5、武侯祠
武侯祠是為紀念諸葛亮而修建于公元221年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這個由三義廟、武侯祠、漢昭烈廟和惠陵組成的景點,雖然后來有損毀被重新修建過,但在這其中依舊可以發現有三國歷史文化遺跡,并且這里還保留有唐、明、清的文物遺存。
6、錦里
錦里是總長約550米的成都著名休閑娛樂一條街, 在石板路周圍建設有明清時期的古老建筑,集合了餐廳、茶館、西樓、手工作坊、工藝品商販等多個類型的商鋪,在這其中可以盡情享受四川的地道美食。
7、劉氏莊園
劉氏莊園是總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主要由收租院、小姐樓、老公館等著名景點共同組成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不論是建筑本體,還是其中存有的館藏泥塑都對人們了解近現代時期民居建筑和民俗學的重要實物。
8、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是有著3000多年文明史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挖掘開始至今,已經先后出土了超過5000件珍貴且精美異常的文物器具,出土的文物見證了古蜀文明的輝煌時期,并且對研究古蜀文化的興起衰亡的過程有著重要意義,根據調查這個文明大約發源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時期。
9、文殊院
文殊院是于隋朝時期建設在現今成都青羊區,總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這處最早是充當佛教用途,并且到樂清朝康熙時期經過重建,現今這個景區主要由大雄寶殿、藏經樓、齋堂等建筑共同組合而成,在這其中可以欣賞園林古建,也可以觀光朝拜。
10、王建墓
王建墓又被稱為永陵,是安葬于907年至925年間前蜀高祖王建而興建的陵墓,于上世紀40年代首挖,其中出土了眾多可以研究隋唐及五代時期歷史的珍貴文物,并且出土的銀缽、玉衰冊等陪葬物還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老成都十景 歷史古城的文化底蘊(必去的十個景點)
四川成都是中國的旅游城市排在第一的存在,成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你知道老成都十景是那十大景觀呢?被稱為去成都而不可不去的十大景觀,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相信你也會愛上成都這個古老的城市。
成都十景 :祠堂柏森(武侯祠)、江樓修竹(望江樓)、草堂喜雨(杜甫草堂)、青城疊翠(青城山)、寶光普照(寶光寺)、文殊朝鐘(文殊院)、西嶺晴雪(西嶺雪山)、青羊花會(青羊宮)、天臺夕暉(天臺山)、古堰流碧(都江堰)
一、祠堂柏森(武侯祠)
祠堂柏森,在成都十景中,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存在,可追溯到漢朝時期,這里也是漢昭烈廟又叫做是武侯祠,據說這里是諸葛亮墓的真實地方。而祠堂柏森一詞也是有唐朝的著名詩人杜甫在這里提詩而來,可見其歷史的悠久,文化的底蘊的深厚。在這里面有一首對聯:“攻心為上,潤物無聲”。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以及國家一級博物館。
二、江樓修竹(望江樓)
說到成都,人們就會聯想到望江樓,望江樓的歷史也是比較長遠的,是在我國明清時期,為了紀念唐代著名的女詩人薛濤而建造的,位于錦江河畔,風景優美,高39米,共有4層高,是成都的標準性建筑之一。在老成都十景中望江樓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哦!所以到成都游玩的旅客望江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是陶冶情操的必去之處。
三、草堂喜雨(杜甫草堂)
草堂喜雨又被稱之為是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曾在這里棲息的地方,曾經一首《春夜喜雨》的詩句描繪出了,在春雨下的草堂的景色,顯得非常古樸典雅、清幽秀麗。是文化氣息最為濃郁的地方,走進這里讓人就像要賦詩一首。
上一頁 0 /3 下一頁
【總結】成都的歷史景點?成都歷史景點和與之相關的歷史名人?的旅游問題有了答案,更多關于“成都歷史景點和與之相關的歷史名人”的攻略關注我們:https://cdbbt.com/
標簽: 成都的歷史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