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sszgs"><sub id="sszgs"></sub></u>
    <tt id="sszgs"></tt>
      <video id="sszgs"><small id="sszgs"></small></video>
      <u id="sszgs"></u>
      <xmp id="sszgs"><source id="sszgs"><mark id="sszgs"></mark></source></xmp>
        <u id="sszgs"><small id="sszgs"></small></u>

          1. <source id="sszgs"><address id="sszgs"><kbd id="sszgs"></kbd></address></source>

                <u id="sszgs"><small id="sszgs"></small></u>

              1. 德欽旅游?德欽旅游幾月份最好

                人之常情 221 0

                【導讀】德欽旅游?德欽旅游幾月份最好?全網經典攻略,解決你的疑惑“德欽旅游”的內容如下:

                微信號:13708016106
                添加微信:四川跟團/定制/租車
                復制微信號

                云南德欽縣的主要景點?

                雨崩神瀑

                雨崩神瀑在明永冰川南側,是轉山的藏民必到之處。這里交通不很便利,只能包車或參加旅行社隨團前往。廣州自助游小提示,雨崩村最具特色的生活是一妻多夫制,有的兄弟同娶一位妻子。

                飛來寺

                自助游網站的資料介紹,相傳曾有一尊釋迎牟尼佛像從藏地飛來此地,故在此建廟并得名“飛來寺”。飛來寺的觀景臺是看梅里雪山的一個較好的位置,早點起來看曰出,若運氣好將能看到永生難忘的神山美景。中日梅里雪山登山殉難紀念碑也坐落在這里。

                交通:乘從德欽到明永村的班車,汽車站每天下午18:30左右發車,中途會經過飛來寺。也可從德欽縣城租車前往,小面包車30元/輛,車程20分鐘。

                飛來寺旅館25元/床,也可投宿附近的藏民家中,開窗即可看到雪山全貌,位置極佳,美中不足的是吃飯住宿有些簡陋。

                佛山自助游提示您:一般觀賞梅里雪山或明永冰川的游客不需要在飛來寺住宿。

                白茫雪山

                又名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山脈中段、云嶺山脈北段東坡,迪慶州德欽縣境內東南部。滇藏公路斜穿保護區,為云南省內海拔最高的公路線段,保護區腹地內冬季一般冰封雪蔭,從12月至次年4月一般不能通行汽車。夏秋兩季是游覽白茫雪山的最佳時節。

                三仙洞

                位于芒市鎮西南約40公里的三角巖上,是一個清代開發的天然溶洞,因洞中的三塊石頭像狐、像猴、像嫦峨,因而得名。溶洞內有鐘乳、石筍、石柱組成各種景象,景區內有臨仙殿、千佛塔、寶蓮宮、銀棧道、羅漢壁、九龍橋等景觀。

                交通:可從潞西客運南站乘車經風平、法帕、勐戛到三角巖,約40多公里,車費12元左右;也可以從遮放經大崗到三角巖,約34公里。且現已沒有旅游專線,當天即可往返。

                門票:50元。

                茨中天主教堂

                位于德欽縣城南80公里的一個安靜小山村茨中村里,是一座法國天主教堂,為磚石結構的哥特式建筑,高20米。這是后來重修的。

                教堂內現存大量外文圖書、法國傳教士的釀酒工具。

                戶外俱樂部小提示:茨中海拔不到2000米,每年8月中旬是葡萄收獲的季節,也是茨中最美麗、誘人的時候。這里的葡萄園是“云南紅”葡萄酒的主要原料產地,香格里拉藏蜜也產自于此。

                云南梅里雪山導游詞

                作為一名專門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游人員,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準備工作,導游詞是導游員進行實地口語導游的基礎和前提。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云南梅里雪山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云南梅里雪山導游詞1

                梅里雪山又稱為太子雪山,當地的藏民視為神山。它位于德欽縣東北約10公里的橫斷山滿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梅里”系藏語藥王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藥王山”。梅里雪山冰峰接踵,雪巒綿綿。在數以百計的峰群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就有27座,5000米以上的20座,6000米以上6座。卡瓦格博和其周圍的雪峰,有“太子十三峰”之稱。雖然稱為“十三峰”,但是語意是取“十三”這個在藏語里的吉祥數,其實不是準確的十三個雪峰,而是較多山峰的統稱。那聳立在群峰之上的卡瓦格博峰海拔

                6740米,為云南第一高峰,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腹心地帶,是整個梅里雪山景區的核心。卡瓦格博,是藏語:“白色雪山”的意思,當地藏民稱之為雪山之神,是藏傳佛教覲圣地,傳說是寧瑪派分支伽(qie)居巴的保護神。白色,在篤信佛教的藏民心中是至尊至貴的象征。卡瓦格博峰自然可以引申為“神圣的雪山”。傳說卡瓦格博原來是九頭十八臂的兇煞神,后來被蓮花大師點化,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的格薩爾的守護神,成為勝樂寶輪圣山極樂世界的象征和多、康、嶺(青海、甘肅、西藏及川滇藏地區)眾生繞匝朝拜的勝地,為藏區八大神山之一。

                這些雪峰中,比較有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階吾學峰、瑪兵扎拉旺堆峰、粗歸臘卡峰、說拉贊歸面布峰。其中線條優美,氣質若蘭,恰似亭亭玉立的女性的面茨姆峰,傳說是卡瓦格博的愛妻,意思是: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側。又有人傳說面茨姆為玉龍雪山之女,雖然為卡瓦格博之妻,卻心念家鄉,面向家鄉。雪峰總有云霧繚繞,人們稱其為面茨姆含羞而罩上的面紗。吉娃仁安峰意思是“五佛之冠”,是并列排立的五個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側,海拔5770。5米。而傳說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兒子的布迥松階吾學峰,則位于五佛冠峰與卡瓦格博峰之間。卡瓦格博東北方向的守護神就是指瑪兵扎拉旺堆峰,又稱“無敵降魔戰神”(將軍峰)。粗臘卡意為圓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太子十三峰早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神靈,故有《卡瓦格博頌語》和《卡瓦格博尼語》在民間傳誦。在梅里雪山還流傳著噶舉派第二祖師噶瑪撥希曾在此傳教的故事。至今神山下的老年人還背誦得朗朗上口的《絨贊山神卡瓦格博頌》,便是這位大師留下的經文。

                站在雪山面前,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祈禱,卡瓦格博神秘傲慢,不是每個人都能見到雪山的真面目,有時候任您千呼萬喚,它就是不給面子。在晴空下一覽無余的機遇并不是常有的,許多時候,云就罩在雪峰之頂,或系掛于山腰,使其呈現朦朧神秘的形象。這種飄渺的景象使太子十三峰愈發的神奇。

                梅里雪山不僅有太子十三峰,還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種雪域奇觀。卡瓦格博峰下,冰川遍布,其中,明永恰、斯恰冰川如兩條銀鱗玉甲長龍,從海拔六千多米處往下延伸,消失在2660米的密林之中,是世界稀有的低緯度、低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謂最壯觀的冰川。此冰川從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伸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帶,長達8公里,寬至五百多米,面積有73。5平方公里。此冰川號稱世界上少有的低緯度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冰川附近有始建于1233年的太子廟,和建于1736年~1796年間的蓮花寺,傳說為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駐足之處,至今香火旺盛,轉經者絡繹不絕。山下的取登貢寺、袞瑪頂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廟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民都要前來朝拜,有濃郁的藏族習俗,是人們登臨探險的旅游勝地。

                卡瓦格博峰南側,還有從懸崖傾瀉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為神奇壯觀。因為是雪水,從雪峰中傾瀉,所以色純氣清;陽光照射,水蒸騰若云霧,水霧又將陽光映襯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們潛心受其淋灑,

                求得吉祥如意,梅里雪山的冰川冰瀑令人心醉,這里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異木和各種野生動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寶。高山湖泊清澄明鏡,在各個雪峰之間的山澗凹地、林海中星羅棋布,且神秘莫測,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風喚雨”的效應,所以路人幾乎都斂聲靜氣,不愿觸怒神靈。完好、豐富的森林則是藏民們以佛心護持而未遭破壞的佛境。

                在滇藏川青等地的藏族人民的意識里,不朝拜梅里雪山,死后就沒有好歸宿。所以,朝山轉經者絡繹不絕,虔誠的甚至匍匐前進。每年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牽羊扶杖,口念佛經繞山焚香轉經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

                太子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20世紀90年代,梅里雪山引來眾多科學探險者和登山健兒。從1902~1996年,先后有英美日中等登山者攀登雪山,均未能登頂。這些登山者和探險者使梅里雪山在世界上聞名遐邇,更增添了許多的神秘感。

                如今,公路已經修到了梅里雪山腳下,交通便利,所有到德欽旅游的客人都有機會投入神山的懷抱,去領略它那獨特、迷人的風采。站在梅里雪山的面前,您只需輕輕的告訴它:我來了!不一定要去轉經,去朝拜,去征服所謂的雪山之巔,只要到了,心領了,感悟了,那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云南梅里雪山導游詞2

                各位朋友:

                今天由我帶領各位去領略梅里雪山的魅力。

                梅里雪山概況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西北邊與西藏自治區為鄰,處于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的中心地帶,全州面積23 870平方公里,轄香格里拉、維西、德欽三個縣,其中州府所在地在香格里拉縣。

                梅里雪山位于德欽縣東北約10公里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它是云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里綿延的雪嶺雪峰,占去德欽縣34.5%的面積。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梅里”是藏語“藥王”的意思,故又稱“藥王山”,這里盛產蟲草、貝母、麝香等藥材。

                梅里雪山冰峰接踵,雪巒綿亙,海拔4 000米以上的有27座,5 000米以上的有20座,6 000米以上的有6座。卡格博和周圍諸峰有“太子十三峰”之稱。

                卡格博峰

                卡格博峰,海拔6 740米,為云南第一高峰,是整個梅里雪山景區的核心。

                卡格博,藏語是“白色雪山”,當地藏民稱為“雪山之神”,是藏傳佛教朝覲圣地。傳說卡格博原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蓮花生大師點化,皈依佛教,受居士戒,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的守護神,稱為勝樂寶輪圣山極樂世界的象征和藏、川、青、甘等地眾生朝拜的圣地,為藏區八大神山之一。

                太子十三峰

                在太子十三峰諸峰中較為著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階吾學峰、瑪兵扎拉旺堆峰、粗歸臘卡峰、說拉贊歸面布峰等。

                面茨姆峰,線條優美,氣質若蘭,恰似亭亭玉立的女性,傳說是卡格博的愛妻,意為“大海神女”,位于卡格博峰南側。又傳說她為玉龍雪山之女,雖為卡格博之妻,卻心念家鄉,面向家鄉。雪山總有云霧繚繞,人們稱其為面茨姆含羞而帶的面紗。

                意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并列的五個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側,海拔5 770.5米。

                布迥松階吾學峰,傳說為卡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兒子,位于五佛冠峰與卡格博峰之間。

                卡格博東北方向的守護神就是瑪兵扎拉旺堆峰,又稱“無敵降魔戰神”(將軍峰)。

                粗歸臘卡,意為園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

                太子十三峰早被尊為藏傳佛教的神靈,故有《卡格博頌于》(經書)和《卡格博尼語》(朝圣指南)在民間傳誦。在梅里雪山還流傳著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祖師噶瑪拔希曾在此傳教的故事。相傳至今神山下的老年人還背誦得朗朗上口的《絨贊山神卡格博頌》便是這位大師留下的經文。

                云南梅里雪山導游詞3

                各位朋友,今天就由我帶領在場的各位去領略梅里雪山的獨特魅力。

                   一、梅里雪山概況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于我國云南省之西北部,西北邊與西藏自治區相鄰,處于世界級自然遺產——三江并流中心地帶,全州面積約為23869平方公里,轄香格里拉、維西、德欽三個縣,其中州府所在地在著名的香格里拉縣。

                梅里雪山位于德欽縣東北約10公里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它是云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里綿延的雪嶺雪峰,占去德欽縣34.5%的面積。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梅里”是藏語“藥王”的意思,故又稱“藥王山”,這里盛產蟲草、貝母、麝香等藥材。

                梅里雪山冰峰接踵,雪巒綿亙,海拔4 000米以上的有27座,5 000米以上的有20座,6 000米以上的有6座。卡格博和周圍諸峰有“太子十三峰”之稱。

                   二、卡格博峰

                卡格博峰,海拔6 740米,為云南第一高峰,是整個梅里雪山景區的核心。

                卡格博,藏語是“白色雪山”,當地藏民稱為“雪山之神”,是藏傳佛教朝覲圣地。傳說卡格博原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蓮花生大師點化,皈依佛教,受居士戒,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的守護神,稱為勝樂寶輪圣山極樂世界的象征和藏、川、青、甘等地眾生朝拜的圣地,為藏區八大神山之一。

                三、太子十三峰

                在太子十三峰諸峰中較為著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階吾學峰、瑪兵扎拉旺堆峰、粗歸臘卡峰、說拉贊歸面布峰等。

                面茨姆峰,線條優美,氣質若蘭,恰似亭亭玉立的女性,傳說是卡格博的愛妻,意為“大海神女”,位于卡格博峰南側。又傳說她為玉龍雪山之女,雖為卡格博之妻,卻心念家鄉,面向家鄉。雪山總有云霧繚繞,人們稱其為面茨姆含羞而帶的面紗。

                意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并列的五個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側,海拔5 770.5米。

                布迥松階吾學峰,傳說為卡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兒子,位于五佛冠峰與卡格博峰之間。

                卡格博東北方向的守護神就是瑪兵扎拉旺堆峰,又稱“無敵降魔戰神”(將軍峰)。

                粗歸臘卡,意為園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

                太子十三峰早被尊為藏傳佛教的神靈,故有《卡格博頌于》(經書)和《卡格博尼語》(朝圣指南)在民間傳誦。在梅里雪山還流傳著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祖師噶瑪拔希曾在此傳教的故事。相傳至今神山下的老年人還背誦得朗朗上口的《絨贊山神卡格博頌》便是這位大師留下的經文。

                云南梅里雪山導游詞4

                太子雪山主峰卡瓦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傳說原是九頭十八臂的兇惡煞神,后被蓮花生大師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領乃制敵寶珠雄師大王格薩爾麾下一員神將,從此統領邊地,福蔭雪域。卡瓦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壇之上,他身騎白馬,手持長劍,威風凜凜,儼然一位保護神。

                卡瓦格博和其周圍諸峰,雖稱“十三峰”,但語意是取“十三”這個藏語里的吉祥數,其實不是準確的十三個雪峰,而是較多山峰的統稱。諸峰中較有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階吾學峰、瑪兵扎拉旺堆峰、粗

                歸臘卡峰、說拉贊歸面布峰。其中線條優美的面茨姆峰,意為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側。傳說中,此峰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隨格薩爾王遠征惡羅海國,惡羅海國想蒙蔽他們,將面茨姆假意許配給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與面茨姆互相傾心,永不分離。又有人傳說面茨姆為玉龍雪山之女,雖為卡瓦格博之妻,卻心念家鄉,面向家鄉。雪峰總有云霧繚繞,人們稱其為面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紗。意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并列排立的五個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側,海拔5770.5米。而傳說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兒子的布迥松階吾學峰,則位于五佛冠峰與卡瓦格博峰之間。卡瓦格博東北方向的守護神就指瑪兵扎拉旺堆峰,又稱“無敵降魔戰神”(將軍峰)。粗歸臘卡意為圓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

                四大冰川

                梅里雪山共有明永,斯農,紐巴和濃松四條大冰川,屬世界稀有的低緯、低溫(零下5℃)、低海拔(2700米)的現代冰川,其中最長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明永冰川從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鋪展到2600m的原始森林地帶,綿延11.7千米,平均寬度500米,面積為13平方千米,年融水量2.32億立方米,是我國緯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現代冰川。每當驕陽當空雪山溫度上升,冰川受熱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體轟然崩塌下移,響聲如雷,地震山搖,令人心驚魄動。

                然而21世紀初,由于全球變暖和游客過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劇,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這種狀況令當地居民及專家們擔憂。

                云南梅里雪山導游詞5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連綿,猶如玉龍伸延,冰雪耀眼奪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現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貢寺、袞瑪頂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民都要前來朝拜,有濃郁的藏族習俗,是人們登臨探險的旅游圣地。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里冗立綿延的雪嶺雪峰,占去德欽縣34.5%的面積。迪慶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腳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跡,也將深厚的文化意蘊賦予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不僅有太子十三蜂,還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種雪域奇觀。卡瓦格博峰下,冰川、冰磧遍布,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謂最壯觀的冰川。此冰川從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帶,長達8公里,寬至500多米,面積有73.5平方公里。此冰川號稱世界上少有的低緯度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麗江葵花寶典里描述,梅里雪山腳下的雨崩村落更是保存完好的原始藏族村落,值得一去。

                卡瓦格博峰的南側,還有從千米懸崖傾瀉而下的雨崩瀑布,在夏季尤為神奇壯觀。因其為雪水,從雪峰中傾瀉,故而色純氣清;陽光照射,水蒸騰若云霧,水霧又將陽光映襯為彩虹。雨崩瀑布的水,在朝山者心中也是神圣的,他們潛心受其淋灑,求得吉祥之意。雪山的高山湖泊、茂密森林、奇花異木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雪域特有的自然之寶。高山湖泊清澄明靜,在各個雪蜂之間的山澗凹地、林海中星羅棋布,且神秘莫測,若有人高呼,就有“呼風喚雨”的效應,故而路過的人幾乎都斂聲靜氣,不愿觸怒神靈,完好、豐富的森林則是藏民們以佛心護持而未遭破壞的佛境。

                云南梅里雪山導游詞6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滇藏邊界上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是橫斷山系中一座景色秀麗的雪峰。瀾滄江和怒江分東西兩側從山腳下流過。順河谷而上的暖濕空氣與冷空氣相遇,常使這里氣候變化莫測。雪峰直指藍天,碧水深切峽谷。四周濃郁的原始森林,林外綠茵上的羊群如白云點綴。當地藏民稱它是"雪山之神"。盛產蟲草、雪蓮、貝母等,確有幾分神奇。[1]

                梅里雪山處于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是一座北南走向的龐大雪山群體,北段稱梅里雪山,中段稱太子雪山,南段稱碧羅雪山,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3座,稱“太子十三峰”。主峰海拔6740米,東經98.6°,北緯28.4°。

                梅里雪山屬于橫斷山脈,位于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和西藏的察隅縣交界處,距離昆明849公里。梅里雪山屬于怒山山脈中段,處于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梅里雪山北與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連接。梅里雪山的主峰東經98.6°,北緯28.4°,海拔6740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山峰。

                在松贊干布時期,相傳卡瓦格博曾是當地一座無惡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歷經八大劫難,驅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從此受居士戒,改邪歸正,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麾下一員剽悍的神將,也成為了千佛之子嶺尕制敵寶珠雄獅大王格薩爾的守護神,稱為勝樂寶輪圣山極樂世界的象征,多、康、嶺(青海、甘肅、西藏及川滇藏區)眾生繞匝朝拜的勝地。

                卡瓦格博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統領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維護自然的和諧與寧靜。藏族認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統領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則統領整個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談論一切細微之處的美麗,因為對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語稱贊都僅僅贊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統領的整個自然界的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對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對廣博而和諧的自然的不敬。當驢子們在卡瓦格博山間旅行時,藏族同胞的這一禁忌最好還是要予以尊敬的。

                梅里雪山在藏文經卷中,太子雪山的13座將近6000m或以上的高峰,均被奉為“修行于太子宮殿的神仙”,特別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藏區流傳的指南經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內似千佛簇擁集會誦經。具佛緣的千佛聚于頂上,成千上萬個勇猛空行盤旋于四方。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圣地,有緣人拜祭時,會出現無限奇跡。帶罪身朝拜,則殊難酬己愿。”

                在指南經中,對外轉路線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內容作指引和解說,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跡靈物。據佛教之說法,佛性的有緣之人都可在轉經時得如意妙果,護佑今生來世。轉經路上可見諸多瑪尼堆群,刻寫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

                在拉薩甚至有這樣的傳說:登上布達拉宮便可在東南方向的五彩云層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見其顛之高,其輝之遠。

                在藏語言習慣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體的稱呼,自古以來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當地人認為: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

                云南梅里雪山導游詞7

                位于距昆明市東100公里的路南縣境內。該縣是我國巖溶地貌(也稱喀斯特地貌)比較集中的地區,全縣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里。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云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其中石林的像生石,數量多,景觀價值高,舉世罕見。石林遍布著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占地數十畝,上百畝不等。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崢嶸,千姿百態,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石林的主要游覽區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游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乃古石林位于“石林”以北13公里處,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占地5000多畝,新辟游路6公里多。與“石林”相比,這里又是另外一種特色和風格。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氣勢磅礴,又像壁壘森嚴的古代戰場,令人思緒萬千。景區內還有神奇瑰麗的地下溶洞,人們稱之為地下天宮或水晶宮,屬地下巖溶地貌。長湖位于路南縣城東15公里的維則村旁,系巖溶湖泊。湖長3公里,寬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萊島,湖底布滿參差錯落的石筍、石柱。長湖深藏在圭山的懷抱里,故又稱“藏湖”。芝云洞位于石林之西北約5公里處,又叫紫云洞,由大,小芝云洞,大乾洞、豬耳朵洞組成,總面積約2.55平方公里,它是巖溶地貌的地下奇觀之一。奇風洞位于李子箐石林東北5公里處。它由間歇噴風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組成。每年8至于11月,會時有大風從大小數十厘米的噴風洞吹出,安靜的大地頓時呼呼風響,塵土飛揚,并伴有隆隆的流水聲。2、3分鐘后,一切復原,數分鐘后又再次噴風。雨季間隔15至30分鐘噴一次風,旱季約隔一小時。

                路南石林是一處有著堅硬石灰巖床的區域。它經地殼運動抬升,斷裂后,部分巖石被水溶解、沖刷而形成。這一大片石林位于中國云南省昆明市東南約120千米處,面積約5平方千米。

                有些巖石確實酷似樹木,但其他的則像刀、鳥、獸、蘑菇、廟宇和山、許多巖石都有名稱,便如蓮花峰、大疊水瀑布、獅子亭和鳳凰靈儀等。有些則形成為開然橋和拱門。最矮的石柱約有一個人那么高,最高的達30米-----相當于8層樓的高度。

                巖石之間有水池和過道,有些還有樹和灌木。附近遍布著紅色、粉紅色和紫色的杜鵑花和山茶花。

                每年6月,住在該區的彝族人都要舉行一次火把節。在一個跳舞節目中,由兩個男子扮成的一只老虎威脅著采水果的女人,男人們手拿干草叉把它趕走。

                2005年1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的興文石林,位于四川南部宜賓市興文縣城南30公里處,方圓15公里,地上地下均系由石灰巖構成,分為石海、石林、溶洞三部分。其喀斯特地形地貌與同屬喀斯特地形的云南石林有所不同。

                興文石林,“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態,神奇絕世,也許是景觀本身不能與路南石林、蘆笛巖、七星巖齊名;也許道路、裝飾太差;也許宣傳不夠,故游人知之不多。

                全縣石林七處,占地40平方公里,其中一個鄉即達14平方公里,被譽為“石海洞鄉”。拔地而起的石林,有的像巨大的蘑菇;有的像熾熱的火炬;有的像攜手游玩的情侶;有的像竊竊私語的夫妻。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大自然風景畫。

                興文縣有大小溶洞一百多個,尤以“天泉洞”最壯觀,它一奇、廣、深為特點。洞口大廳,寬60米,高30米,面積遠遠超過一個足球場,可容萬人以上。洞口分五層,是近兩百萬年來地克發生的五次間歇性抬升,從洞口頂最高處至最地處陰河面相差180米,是洞穴考察和地質研究的好去處。洞內景觀萬千,妙不可言。

                蜀南竹海天泉洞后洞口是一個巨大的漏斗,上部份是90度的懸崖絕壁,如刀削斧劈。長徑650米,短徑490米,深20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漏斗。

                德欽縣旅游景點

                梅里雪山又稱雪山太子德欽旅游,當地藏民視為“神山”。它位于德欽縣東北約10公里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德欽旅游,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德欽旅游,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德欽旅游,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它是康巴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太子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中日登山隊連續三次攀登,均未能達峰頂。卡格博峰下,冰斗、冰川連綿,猶如玉龍伸延,冰雪耀眼奪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現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貢寺、袞瑪頂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民都要前來朝拜,有濃郁的藏族習俗,是人們登臨探險的旅游圣地。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里冗立綿延的雪嶺雪峰,占去德欽縣34.5%的面積。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峰,各顯其姿,又緊緊相連。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的山峰。迪慶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腳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跡,也將深厚的文化意蘊賦予了梅里雪山。從州府中甸乘車至德欽縣城,再往城東行數公里,就到了飛來寺。此時,作為梅里雪山主體雪蜂的太子十三蜂,就展現在視野里。若巧逢天氣晴朗,那清遠澄凈的藍天,映襯著高潔雄奇的雪峰,卡瓦格博峰白色的鋒芒直指蒼宮。其左右排列的各個雪峰,都仿佛受其制約著,又仿佛是其摩下的不可分離的一個整體。

                大滇西旅游環線親歷記

                有一個西南邊陲省份,名字取得好聽——在云德欽旅游的南邊,讓人遐想連篇,這就是云南。

                時令上的最美人間四月天,鮮花盛開,春風送暖。云南的幾件大事,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來臨。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2018年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殷殷囑托“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4月14日,云南省省委書記陳豪來到貢山縣獨龍江鄉調研時強調,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團結奮斗逐夢美好明天。

                4月16日,云南省省長阮成發主持研究建設大滇西旅游環線時指出,要加快進度,全力打造生物多樣、生態優美、文旅融合、路景一體的世界獨一無二的旅游勝地。

                謀劃推進的“德欽-香格里拉-麗江-大理-保山-瑞麗-騰沖-瀘水-貢山-德欽”大滇西旅游環線,貢山在其中,貢山的獨龍江公路在行動。

                4月17日,為創建獨龍江“示范路”,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前期現場調研工作。迅速組建的調研工作隊,分成交安、隧道、路面、路基、綠化、文化共6個小分隊。筆者所在公司,受邀成立文化景觀小分隊,以兩天時間挺進貢山。

                這天,文化小分隊從昆明出發,走杭瑞高速“昆明西”收費站一路向前,最先要途經的是一個網紅服務區——讀書鋪。去年底,到大永高速二期考察時,曾在這個服務區略作小憩。

                服務區依山而建,道路兩旁喬木林立,各種鮮花布滿大小邊坡。綠被簇擁的“彩云之南歡迎您”七個大字,讓人感到舒心的醉意。由云南交投建設的該服務區,是全國百佳服務區,是云南全域旅游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據最新報道,在昆明至麗江、昆明至西雙版納兩條美麗公路和大滇西旅游環線上,云南將再布局建設一批“讀書鋪模式”的服務區。

                幾乎同時(事后得知),省長阮成發調研高速公路服務區整治提升工作,考察德欽旅游了讀書鋪服務區。本來與阮省長的不期而遇,變成了擦肩而過。

                文化小分隊,驅車繼續向西,到達大滇西旅游環線的重要節點——大理。

                這是一座“風花雪月”的城市,“五朵金花”的故鄉。

                在這里,德欽旅游你可以在大理古城閑庭信步,也可以登蒼山看彩云南現。

                在這里,你可以租一輛電動自行車隨心所欲看洱海,感慨玉洱銀蒼的絕色。

                皆因時間緊迫,大理沒有更多停留,須在天黑前趕至保山。

                保山同樣是大滇西旅游環線的支點,正圍繞著“山水田園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創新之城”三個定位繪出滇西大城市的“一張藍圖”。

                這里的“惠通橋”在上世紀40年代舉世聞名,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里程牌的意義。保山的機場是著名的“駝峰航線”的主要起降機場,為抗戰勝利做出過重大貢獻。

                傍晚,公司的靈魂、重慶某大學交通文化傳播碩士點學科帶頭人,從重慶飛抵保山。

                接人后,小分隊飛赴怒江州,與大部隊會合,是夜停留怒江州瀘水市六庫鎮。這地方距貢山約240公里。

                瀘水“山高谷深、平地少”、“一江、二山、三氣候”,這里有怒江大峽谷、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從怒江谷底到高黎貢、碧羅雪山頂,有亞熱帶、溫帶、寒帶三個氣候帶,具有較典型的氣候垂直變化規律。

                這里還有國家領導人牽掛的傈僳風情小鎮——百花嶺。

                瀘水六庫至貢山丙中洛的怒江美麗公路改擴建工程正在建設,計劃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

                怒江美麗公路是大滇西旅游環線的重要干線,也是鮮為人知的滇藏新通道,民間稱為“丙察察”線。

                4月18日,會集后的調研工作隊,沿怒江美麗公路逆流而上。驅車10公里,有一個交匯路口,左側的公路就是片馬公路,通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怒江州唯一的省級口岸——片馬口岸。

                在片馬公路海拔3000米處,有著名的鋼鐵哨卡——片馬風雪丫口。

                片馬地區1961年才回到祖國懷抱,今屬瀘水管轄。回歸前,片馬地區有500多戶、2400多人口。按中國緬甸兩國政府協議,當地人可以自由選擇國籍、期限為三年。那時,正是國內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結果只有120戶、500多邊民選擇中國國籍。那些在當時沒有選擇中國國籍的邊民,現在不知又該如何想了。

                片馬是“駝峰航線”的必經之地,在片馬鎮,建有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還建有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館(碑)。兩個紀念館建在同一地點,合稱片馬紀念館,為云南省命名的“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基地。

                當天中午,車隊到達距貢山100公里的福貢縣城,福貢公路分局熱情款待了調研工作隊一行。

                車隊沿怒江美麗公路繼續北上,路邊的石月亮觀景臺吸引了眾人。石月亮,傈僳語叫“亞哈巴”,是傈僳族之根。

                在福貢縣石月亮鄉晚餐后,晚7:40分,為搶時間連夜出發。

                緩慢駛離石月亮鄉幾公里,在旺基獨村,路上又塞滿了車,致使交通癱瘓。有調研工作隊的人員及同事,在村委會的球場,玩起了籃球,自娛自樂。

                一個半小時后,好不容易脫離苦海,只前行了兩公里,在一個叫“火都獨”的村民小組前,再遇大量塞車,車隊受阻,這一次是完全沒有暢通的希望,保通人員也不見蹤影。據言是怒江美麗公路二標段封閉施工,要到第二天早上才放行。

                此時此刻已是晚上10點,狹小的“火都獨”,哪容納得下100多號駕乘人員的涌入,住宿成了迫在眉睫的難題。調研工作隊,8輛車30多人,包括領導、專家,只能就地夜宿車內。

                昏暗的堵車路,沒有路燈,荒涼凄冷,能聽見怒江水一往無前晝夜不舍的濤聲。江對面的高黎貢山脈,山頂上有兩戶暫未搬至安置點的世居人家,從房屋散發出的光線,在雨霧的撩撥下若隱若現,似明燈又似鬼火。

                文化小分隊的人,擁擠在路邊一家傈僳族開設的小賣部,“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可惜,這樣的場景也只能維系一時,至深夜十二點,小賣部老板要閉門謝客。

                每輛車內,少則3人、多則5人,這無奈蜷縮車內的一夜,給小分隊乃至整個調研工作隊,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大家定會記得在福貢縣有一個“火都獨”的地方。也只有親歷過,才能理解風雨兼程的涵義。

                4月19日早7時,寥寥無幾的保通人員才開始上崗,在調研工作隊眾多志愿者的幫助下,經過兩個小時的疏通,終于輪到工作隊的車隊脫離塞車路段。在小小的“火都獨”,車隊這次被困11小時。

                至中午,不缺斗志、不缺精神的調研工作隊,頂風冒雨,抵達貢山縣城。

                貢山是深度貧困地區,處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域,被稱為“三江明珠,中國貢山”。

                這里有:人神共居的丙中洛、茶馬古道深處的霧里村、美麗多嬌的怒江第一灣、洗滌心靈的神秘獨龍江峽谷。

                在貢山公路分局,當地相關領導安排了豐盛的午宴。經過短暫的休整,全體人員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此時,雨后已轉天晴,天空中出現了一條拱形的七彩光譜,喜迎工作隊的到來。彩虹是云南特色,也是獨龍族群眾崇尚的組合顏色。

                這次重點考察的公路——獨龍江公路,是獨龍族群眾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肩負著獨龍江鄉“率先脫貧、全面小康”的歷史重任。公路全程約80公里,起點為普拉河口(省道S318 K117+000),止點為獨龍江鄉(省道S318 K196+820)。

                獨龍江鄉位于貢山縣西部,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境內獨龍江由北向南從中部穿境而過(其他河流都屬于獨龍江水系),江東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江西是海拔4000多米的擔當力卡山。

                邊境小鎮獨龍江鄉,號稱“西南秘境”,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地。千百年來,獨龍族群眾住茅草房,交通靠馬幫、過江靠溜索、出山靠“天梯”、照明靠松枝、取暖靠火塘。1999年,獨龍江公路通車了,這是為獨龍族修建的,是一條幸福路、一條感恩路、一條致富路。獨龍族從狩獵捕魚、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直接進入現代文明社會。

                2018年,獨龍江鄉脫貧出列,成為貢山縣第一個出列的鄉鎮,獨龍族整體脫貧。

                4月20日,調研工作隊全部駛進獨龍江公路,穿越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深入細致的現場調研。

                這條公路順谷沿江蜿蜒而建,穿梭于高黎貢山的懸崖峭壁間,行車路面狹窄,沿線彎多彎急,路險難行。滾石、塌方、泥石流、雪阻、雪崩等自然災害頻發,公路時有中斷,水毀保通任務繁重。工作隊的任務,就是要為獨龍江公路的改造提升,開出可行性的藥方。

                經過幾天幾夜連續奮戰,在完成了獨龍江公路初步改造提升方案后,各小分隊先后分別撤離貢山返昆明。

                文化小分隊決定不原路折返瀘水,而是走貢山到德欽的德貢公路,經德欽、香格里拉、麗江、大理返昆明,也就是把大滇西旅游環線的幾個節點都考察一下。

                貢山、德欽兩地之間,僅僅相隔一座美麗的雪山——孔雀山。在德貢公路通車前,德欽人如果要到貢山,須從香格里拉、麗江、大理、瀘水、福貢等地繞行,全程約1000公里,而今這千里之遙的路途變成了不到100公里的近路。這條連接怒江與瀾滄江的彩帶公里,必將成為大滇西旅游環線上的明珠。

                4月26日上午11時許,文化小分隊開始從貢山縣城出發。

                由于怒江美麗公路正在緊張施工,車隊只能經一座很窄的人馬吊橋渡江(怒江)。進吊橋處,是一段S型斜下坡窄路,且吊橋立柱的寬度只能容小車收起后視鏡才能通過。筆者所駕“路虎神行者2”,其收后視鏡的操作要兩個按鈕同時下壓(不像其他車型只需按一個按鈕),匆忙中尋找按鈕而分散了注意力,造成車頭角度沒擺正而不能駛進吊橋。在掛R擋倒車時,這輛車還自動前滑幾公分抵到立柱,前保險杠因此留下兩條細細的劃痕。

                本是一個老革命、老司機,頭上也免不了驚出冷汗,心中瞬間冒出一絲不順的念頭。

                德貢公路是一條盤山4級公路,有不少奇美的自然人文景觀。這條路也很艱險,沿途塌方、落石、滑坡時常發生,還好有驚無險,順利抵達海拔4000米的孔雀山埡口。此時,路兩邊都是積雪形成的擋墻,若有一輛大車在前面,根本無法完成超車。

                這里是冰雪無人區,翻過埡口就是德欽境內,此時是下午3點,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

                前面有一輛大貨車陷進路基,經過駕乘人員2小時的多方努力,終于爬出來越過了埡口,受阻車流得以緩慢前行,文化小分隊的兩輛車也順利隨著翻過了埡口。

                可怕的是,又有一輛云南交投云嶺公司雇用的豪沃(HOWO)重卡,陷進深坑,阻斷前行之路,筆者所駕的小分隊第三輛車,正好處在這輛重卡之后。大家齊心合力,在車輪下挖雪土、填石頭,重卡又蹣跚前行了幾十米,眼看大功告成,離越過埡口只有10米,再次陷進深坑。這一次問題嚴重了,重卡的前橋已經抵住堅硬的路基,右后輪空轉用不上力。大家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幾十號人在后面推,先行過去的文化小分隊的越野車又倒回來在前面套繩子拉車,重卡依然紋絲不動。

                時間已是晚上七點,地處高海拔的孔雀山埡口。眼看天色越來越暗,手機沒網沒信號,與外界失聯的人們,精疲力盡、束手無策,已沒有了欣賞日落雪山的心情。正所謂“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好在來了巡視公路的保通人員,用對講機與養護指揮部聯系,請求救援。

                施救機械要從孔雀山下的貢山趕到,至少需要一小時以上。這段時間,大家也沒閑著,全體受阻車輛統一行動,為施救機械讓出應急通道。

                當聽到輪胎式裝載機碾壓路面的“突突”聲,被困的人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絕路逢生的喜悅洋溢臉上。

                裝載機的大力神臂,硬是把被陷重卡推出了深坑。又經過一小時的艱難施工,辟出了一條冰川路。路暢人和,再次詮釋了“只有橫斷的峽谷,沒有中斷的公路”的怒江公路精神。

                翻過孔雀山埡口就是德欽境內,當到達瀾滄江上的德貢公路大橋時,已是子夜。

                德欽是著名的康巴藏區,境內有碧羅、云嶺兩大山脈,有瀾滄江、金沙江兩大河流。這里是美麗與奇跡、神奇與壯美、記憶與意義之地。

                這里有直插藍天的神山——梅里雪山,雪山山頂積雪終年不化,晶瑩透亮、巍峨壯麗。

                梅里雪山(主峰海拔6740米)、岡仁波齊(主峰海拔6656米)等并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屬相,比如梅里雪山屬羊,岡仁波齊屬馬。藏傳佛教中,轉神山一圈,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可以在五百輪回中免受下地獄之苦,轉一百零八圈即可今世成佛。

                藏族人有這樣的習俗,在不同的屬相年都要朝拜特定的神山,羊年特地要轉山朝拜的就是梅里雪山。藏族地區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羊年轉一圈梅里雪山等于在平時轉13圈。2015那一年,羊年,梅里雪山成百上千的藏族人,牽羊扶拐、口念佛經、繞山焚香朝拜的場面,展現出藏族對神山的敬畏,對自然的敬畏,一步一叩首的“磕長頭”,只為遇見梅里。

                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也把“梅里雪山轉山朝拜”當作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都轉2到3圈,一圈為自己,其它幾圈為家人或朋友,也有人花錢請當地藏民代替不能來的親人轉山。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云南省第一高峰。

                卡瓦格博的高聳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無數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卡瓦格博至今仍是人類未能征服的“處女峰”。

                德欽的飛來寺,正對卡瓦格博峰,是觀看梅里雪山的絕佳位置。飛來寺的建筑頗具特色,像海潮一樣波濤起伏。飛來寺有一個傳奇故事:建寺時,選址在兩公里以外的地方,到破土動工時,柱梁等主要建筑材料不翼而飛。找到現址時,發現柱梁已按規格豎好,于是遵照神意把寺建于現址,并因柱梁飛來自立,稱為“飛來寺”。在這里,德欽旅游我們也只是路過,并沒有進去。

                4月27日早上,文化小分隊離開德欽縣城,沿國道G214西景線南下。路況很好,但車有毛病。

                所駕“路虎神行者2”,此時方向盤異常笨重,經維修店升空檢查,說是方向機的發卡損壞,但缺配件無法修復,藏區修車師傅叮囑只能低速行駛。這之后,“路虎”換由同事駕駛。

                從德欽縣城出來,在行駛路上,隔著車窗一看,一排雪山,山腰繚繞的白云,恰似一塊美麗面紗,將雪山籠罩著幾分神秘。壯哉,梅里雪山。

                德欽距香格里拉約160公里,所經國道G214,正好穿越云嶺山脈的白馬雪山(也稱白茫雪山)。1988年,白馬雪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歸屬梅里雪山國家公園白馬雪山片區。白馬雪山核心景點均在公路沿線,公路邊設有觀景臺,可邊走邊停邊賞。

                出德欽縣城約80公里的公路旁,就是金沙江大灣觀景臺。金沙江大灣片區,包括茶馬古道重鎮奔子欄,是梅里雪山國家公園滇藏生態文化走廊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河段,因盛產金沙而得名。經過數百萬年的河流侵蝕,形成了高山間的V形大峽谷。在德欽縣奔子欄鎮與四川甘孜州得榮縣子庚鄉交界處,金沙江在峽谷中轉了一個標準的倒Ω形拐彎,被稱為“金沙江大灣”。

                同事花20元幫購了一張門票,進入觀景臺俯瞰,用手機拍了下面這張優美的照片。

                奔子欄鎮地處金沙江西岸,區位獨特,奔子欄以上的金沙江怒濤滾滾、洶涌奔流,而奔子欄以下江面則豁然開闊、江水平靜。奔子欄渡口為滇藏“茶馬古道”上有名的古渡口,也是“茶馬古道”由滇西北進入西藏或四川的咽喉之地。

                在奔子欄有一座鐵索橋,橫跨川滇兩省,越過金沙江。鐵索橋取名“伏龍橋”,主要是為了紀念1936年率紅二方面軍途經此地的賀龍元帥。如今,在鐵索橋幾十米的下游,已修建了橫跨金沙江的公路橋,也是叫“伏龍橋”。

                沿國道G214西景線繼續南下,進入原名叫中甸縣、現名香格里拉市境內。香格里拉,是迪慶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

                英國著名暢銷書作家詹姆斯·希爾頓(1990.9-1954.12),是“香格里拉”一詞的創始人。他從未到過遠在天邊的云南,但卻成為與云南干系近在咫尺的洋人。1933年,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恒和平寧靜之地“香格里拉”。1996年10月,在云南尋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啟動了。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慶州府中甸縣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慶。2001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后改為香格里拉市)。

                在香格里拉,有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群居——獨克宗古城。它是按照藏傳佛經中的“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

                “香巴拉”是藏語的音譯,其意為“極樂園”,是佛教所說的神話世界,是藏傳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凈土即:“極樂世界”、“人間仙境”。

                狄克宗古城,月光之城,依山而建,起伏不平,由歲月久遠的石頭就著自然地勢鋪成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在石板路上可以找到當年馬幫留下的信物。古城房屋全部木質結構,但許多街巷小路里根本進不來消防車,2014年初的一場大火,古城幾乎全部燒毀。若火災前沒去過這里,以后永遠也見不到了。重建后的古城,帶有太多的商業色彩。

                現實中的香巴拉,被四川“搶注”。香巴拉鎮位于四川省,是甘孜州鄉城縣政府所在地,以前叫桑披鎮,2005年更名,因為正處于“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核心地帶,所以更名為香巴拉鎮。

                距香格里拉市區幾公里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湖泊,這就是著名的納帕海(在云南,所有湖泊都稱“海”)。

                納帕海是高原季節性湖沼。夏末秋初,雨水頻降,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

                若是在10月,秋風漸起,能看見成群的珍稀鳥類如期而至,在湖邊沼澤覓食、嬉戲。納帕海,被稱為橫斷山的鳥類“驛站”。

                冬春季節,納帕海湖面縮小,就變成大片的沼澤草甸——依拉草原,是云南最大的春季牧場。

                納帕海與依拉草原其實是連成一體的,而依拉草原屬納帕海自然保護區。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氣候濕潤,牧草生長比同類地區快,每年5月,其他草原方吐嫩芽,而納帕海已是綠草茵茵。但我們經過此地時,因為時間不對,并沒能夠欣賞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美景。

                有人說,如果你只在香格里拉停留一天,那就去納帕海,不要去普達措了。

                中午時分,從香格里拉城區的環城路繞行至迎賓大道路口,車隊停下來用餐。檢查車況時發現,“路虎”的右前輪聯軸器滲油,聯系售后得知,在滇西也只有大理才有4S店。

                香格里拉與麗江兩城相距約180公里。不用下車,沿途隨處能看見哈巴雪山的英姿。

                哈巴雪山,最高峰海拔5396米,山頂終年冰封雪凍。山勢上部較為平緩,下部則陡峭壁立。主峰挺拔孤傲,遠遠望去,恰似一頂閃著銀光的王冠。“哈巴”為納西語,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與麗江境內的玉龍雪山,隔虎跳峽相望。

                再往前,就是香格里拉虎跳峽鎮。

                虎跳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金沙江劈開哈巴、玉龍兩雪山,形成世界最深的峽谷。其兩岸雪峰高聳,礁石臥躺江中,激流勇進,波濤震天。

                從虎跳峽鎮繼續前行20多公里,有一座橫跨金沙江的橋,叫松園橋,橋西是香格里拉,橋東是麗江。在橋東頭的門坊立柱上,刻著“草原未盡送別意,雪山猶存挽留情”的對聯,默默祝福大家一路平安。再見迪慶,再見香格里拉。

                迪慶州是深度貧困地區,交通、文化、旅游的融合,促進了迪慶藏區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在前幾天的4月30日,云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迪慶州的香格里拉市和德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過松園橋,就進入麗江管轄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成名很早,是一處能讓你愿意住一段時間的地方,是傳統經典的旅游線路和知名景區景點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在這里,有中國最南端的雪山——玉龍雪山,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麗江古城。這里還有長江第一灣、束河古鎮、拉市海(濕地公園、茶馬古道),每一處都是一種享受。

                因為要趕到大理修車,麗江的美色無暇顧及。麗江距大理還有約200公里,我們從G214直接上大麗高速,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高速公路的最低限速)行駛。

                途中,“路虎”的聯軸器滲油愈來愈嚴重,由于擔心機油漏完而抱死車輪,隨即與大理的專用拖車聯系,相約在大麗高速中段、一個叫“牛街”的收費站出口交接。

                在“牛街”等待約一個半小時,拖車到達,已是下午近7點。拖車將“路虎”運至大理下關的4S店,我們換乘小分隊的另一輛車趕至大理。十天前,經過大理,十天后,回到大理。夜色下的大理,風花雪月依舊。

                唯美滇西,天生麗質。

                推進大滇西旅游環線,愿我們的努力能綻放出絢麗光芒。盡管環線中的小環線——瑞麗和騰沖,兩個重要節點城市,還沒有時間考察,多少有些遺憾,但更多的是:期待和希望。

                二〇一九年五月四日星期六

                二當家青年節于成都

                【綜合】德欽旅游?德欽旅游幾月份最好?讀完后秒懂了,更多關于“德欽旅游幾月份最好”的攻略關注我們:https://www.mvt360.com/

                標簽: 德欽旅游

                抱歉,評論功能暫時關閉!

                復制成功
                微信號: 13708016106
                添加微信:四川跟團/定制/租車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咨詢
                微信號: 13708016106
                添加微信:四川跟團/定制/租車
                一鍵復制加過了
              2. <u id="sszgs"><sub id="sszgs"></sub></u>
                <tt id="sszgs"></tt>
                  <video id="sszgs"><small id="sszgs"></small></video>
                  <u id="sszgs"></u>
                  <xmp id="sszgs"><source id="sszgs"><mark id="sszgs"></mark></source></xmp>
                    <u id="sszgs"><small id="sszgs"></small></u>

                      1. <source id="sszgs"><address id="sszgs"><kbd id="sszgs"></kbd></address></source>

                            <u id="sszgs"><small id="sszgs"></small></u>

                          1.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