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到都江堰多少公里
駕車路線:全程約323.9公里

添加微信:四川跟團/定制/租車
復制微信號
起點:宜賓市
1.宜賓市內駕車方案
1)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蜀南大道中路行駛220米,直行進入蜀南大道南段
2)沿蜀南大道南段行駛730米,朝下江北/長江大橋方向,右轉進入敘府路西段
3)沿敘府路西段行駛320米,左轉進入戎州路西段
4)沿戎州路西段行駛1.1公里,直行進入戎州大橋
5)沿戎州大橋行駛330米,直行進入小北街
6)沿小北街行駛260米,直行進入咸熙街
7)沿咸熙街行駛330米,直行進入拱星街
8)沿拱星街行駛150米,左轉進入東樓街
9)沿東樓街行駛200米,直行進入劉臣街
10)沿劉臣街行駛26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蜀南大道中段
11)沿蜀南大道中段行駛30米,直行進入蜀南大道中段北大街
12)沿蜀南大道中段北大街行駛130米,直行進入北大街
13)沿北大街行駛820米,朝自貢/內宜高速方向,直行進入岷江北路
14)沿岷江北路行駛1.3公里,朝內宜高速/五糧液集團/宜賓學院方向,左前方轉彎進入酒圣路
15)沿酒圣路行駛850米,直行進入酒圣路
16)沿酒圣路行駛90米,在第2個出口,朝內宜高速方向,稍向右轉進入高速公路連接線
17)沿高速公路連接線行駛500米,直行上匝道
2.沿匝道行駛720米,直行進入渝昆高速
3.沿渝昆高速行駛76.3公里,朝成都/S4方向,稍向右轉進入萬家互通
4.沿萬家互通行駛1.3公里,直行進入蓉遵高速
5.沿蓉遵高速行駛163.2公里,朝成都繞城高速/G4201方向,稍向右轉進入江家立交
6.沿江家立交行駛1.9公里,直行進入成都繞城高速
7.沿成都繞城高速行駛7.9公里,直行進入四環路西段
8.沿四環路西段行駛23.8公里,在郫縣/都江堰/西芯大道/羊犀立交出口,稍向右轉進入犀浦立交
9.沿犀浦立交行駛1.4公里,直行進入西芯大道
10.沿西芯大道行駛280米,稍向左轉進入成灌高速
11.沿成灌高速行駛20米,直行進入成灌高速
12.沿成灌高速行駛36.5公里,直行進入成灌高速
13.沿成灌高速行駛40米,稍向左轉進入成灌高速
14.都江堰市內駕車方案
1)沿成灌高速行駛1.7公里,進入迎賓路
2)沿迎賓路行駛350米,進入岷江路
3)沿岷江路行駛990米,左轉進入都江堰大道
4)沿都江堰大道行駛3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都江堰市
都江堰的傳奇故事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來到了蜀地,秉承著軍事戰略為第一的思想,再加上當地的實際情況,李冰決定修建都江堰。
李冰上任之后,聽取了民眾的呼聲,并且親臨實地考察,不久就開始著手這項規模浩大的工程。在開始動工之前,李冰召集了當地比較有治水經驗的百姓,一起討論出修建的方案,在開鑿都江堰的過程中李冰父子還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
戰國幼兒故事時期,并沒有火藥幼兒小故事大全、挖機等設備,只有靠人工睡前小故事挖掘,當遇到一座大山難以挖掘時,李冰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放大火燒山,然后再用水澆,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山體自然崩塌,這個難題也就被李冰解決了。
隨后要解決的是,大壩的主體。修筑大壩得先有穩固的地基,在湍急的河流中想要修筑地基顯然很困難。而李冰父子又想到了利用石子,向江流中拋擲,最開始這個辦法還是行之有效的,但遇到太大的風浪,石子也會隨著洪流被沖走。
然而,他們又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利用竹子,編成一個個很大的竹籠,然后再將石頭投擲在竹籠里沉人江底,費盡周折才建成了都江堰大壩的大堤。
人們這個舉動的評價有:重而不陷、擊而不反、硬而不剛、散而不亂。雖然不知道此舉是否為李冰的首創,不管是他首創還是吸取了前人的經驗教訓,這個做法都是簡便又高效的方法,實在是不得不令人欽佩古人的智慧。
寶瓶口、魚嘴與金剛堤、飛沙堰等都有采用竹籠的方法,夏秋洪水季節,江水到了都江堰便自動調節,內江進水四成,外江進水六成,“分四六,平潦旱”。這便是都江堰的工作原理。
“蜀守冰鑿離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太史公簡單幾句話概括了都江堰的主人李冰父子的功績,卻道不出這浩大工程后的智慧和艱辛。
公元前250年左右,歷經一二十年的時間都江堰建造而成,這一項偉大的工程著實是造福了不僅僅是當代人,福澤后世幾千年。
李春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李冰是我國戰國時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學家,在秦國負責興建過幾個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進宮中,昭王對他說:“現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里并入我們秦國不久,人心不定,不知你會用什么方法去統治?”
李冰說:“我沒有什么靈丹妙藥,但我相信只要你一心想著老百姓,為他們造福,他們就會支持你。”
昭襄王對李冰的回答很滿意。于是就派他到蜀郡去做太守。
李冰到蜀郡后,立即著手了解民情。他看到成都平原廣闊無邊,土地肥沃,卻人煙稀少,非常貧窮。開墾的田地也不多。他很納悶,就問當地的百姓,一位老人指著貫穿成都平原的岷江告訴他:“就是因為這條害人的河,從我小時候記事起就年年泛濫,不光莊稼顆粒無收,連村莊都要整個整個的被淹沒。大人要晚來幾年,恐怕連人也要搬完了。”
李冰恍然大悟。他決心要征服這條河流,為當地的老百姓謀福。
他先對岷江流域進行了考察,幾次深入高山密林,追蹤岷江的源頭;不畏長途跋涉,沿江漂流,直達岷江與長江的匯合處,掌握了關于岷江的手材料。他發現岷江在發源地一帶,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源豐沛,水流湍急;而到了灌縣,地勢一下變得平坦,水無遮攔,往往沖決堤岸;從上游挾帶來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積在這里,抬高河床;特別是在灌縣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壘山,阻礙江水東流,每年夏秋洪水季節,水流無處排瀉,常造成東旱西澇。這些都是成都平原水害頻繁的主要原因。
李冰想,要水患就必須在平原上廣修渠道,一則可以瀉洪,一則可以灌溉,發展生產;而要使水能灌入渠中,又必須鑿開玉壘山,使岷江的水能夠東流。
經過周密策劃,李冰決定先從玉壘山開始。他親自帶領指揮民工在玉壘山鑿開了一個二十米寬的口子,叫它“寶瓶口”。然后在江心用構筑分水堰的辦法,把江水分做兩支,逼使其中一支流進寶瓶口。堤堰前端開頭猶如魚頭,所以取名叫“魚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洶涌而來的江水分成東西兩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東股的叫內江,是灌溉渠系的總干渠,渠首就是寶瓶口。他還親自規劃、修建許多大小溝渠直接寶瓶口,組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扇形水網。這是都江堰的主體工程。
后來,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在魚嘴分水堰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經由平水槽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可保障灌區免遭水淹。同時,由于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渦作用,還有效地沖刷了沉積在寶瓶口前后的泥沙。這些輔助設施使都江堰成為一個宏偉而縝密的系統工程。
都江堰虹口故事
相傳李冰**之后,聽說成都附近的江神年年要娶新婦,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打扮起來,準備送給江神,但是江神毫無動靜。李冰大怒,奮力拼殺,終于殺死由江神變成的蒼牛。
后來,李冰塑造了三個大石人放在江心,并與江神約定:水枯的時候不能低于石人的腳背,水張的時候不能超過石人的肩頭。另外,李冰還刻了五條石牛作為自己的化身,沿江放置石牛,來鎮守江面,不讓江中的妖怪作惡
!好了,文章到這里就結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都江堰沿江小學和都江堰虹口故事問題對您有所幫助,還望關注下本站哦!